多個產業園區造芯運動爆雷:爛尾項目換個馬甲 仍有地方政府接盤
統計發現,截至2020年9月1日,今年全國已新設半導體企業7021家,去年新設半導體企業也超過了一萬家。當前,中國多地正在掀起一場轟轟烈烈的造“芯”運動。動輒千億目標的集成電路產業規劃、遍地開花的半導體產業園區、各地政府設立的產業投資基金、紛紛上馬的半導體項目、名目繁多的補貼與獎勵是這場運動中各地的標配動作。
據集微網不完全統計,2020年上半年,已有21個省份落地半導體項目超140個,僅統計披露投資額的項目,上半年落地項目總投資額已超3070億元。
從地域分布上看,長三角地區落地項目數量最多,國內排名前五位的分別是江蘇、浙江、廣東、安徽、山東。其中,江蘇一地即落地34個半導體項目,總投資額達724.55億元;浙江、廣東均落地14個半導體項目,總投資額分別為378.12億元、201億元;安徽和山東落地半導體項目分別為13個和11個,投資額分別為254.4億元和313億元。
在這場游戲中,地方政府往往成為“一地雞毛”的接盤者,而大股東卻往往全身而退,甚至“馬甲”一換,再到新的地方另起爐灶,照樣有地方政府“接盤”。業內備受關注的一個案例是,南京德科碼董事長李睿為在三年內在南京、淮安、寧波三市相繼落地半導體項目,但所過之處盡皆爛尾。此前,千億投資量級的武漢弘芯半導體項目陷入停滯,也引發行業震動。
除了武漢弘芯、南京德科碼項目,近年來被曝出的半導體“爛尾”項目還包括陜西坤同、長沙創芯等。近年來,各地招商引資都不同程度呈現“芯片熱”亂象,項目爛尾、停擺的消息時有爆出。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這些爛尾項目身上也存在一定共性:股東方無相關從業背景。
反思這些案例,魏少軍表示,現在全國招商引資熱度高漲,一些地方政府會被沖昏頭腦,其動作就會變形,有些項目的上馬是不切合實際的,也違背了產業發展和市場規律,此時一些半導體項目的停擺也就不足為奇了。(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