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消息,據臺媒報道,臺積電正試圖協調高通等廠商的訂單,先挪部分給華為。
臺媒稱,臺積電爭取在120天的緩沖期內幫助華為生產足夠的芯片。因為如果不這么做,臺積電的產能也有限,并且一直處于產能滿載狀態。
如果不協調,很難在120天內生產足夠的芯片給華為,一旦協調了之后,開足產能幫華為生產,120天還是能夠生產很多芯片,可以避免華為在今年面臨斷供風險。
據悉,臺積電協調的訂單中不乏高通、AMD、英偉達等公司,如果這次協調成功,華為在今年內芯片產能緊缺的局面將得到部分緩解,但同時協調的結果勢必將給其他廠商帶去更多的優惠,而華為付出的成本將會更高。
上周,臺媒還報道了華為向臺積電追加7億美元緊急芯片訂單一事,產品涵蓋5nm及7nm工藝。眾所周知,芯片產業鏈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產業,從設計到流片,再到制造封測,每個生產環節都需要上中下游產業鏈協同合作,在這個關鍵時期,各大廠商將自己的訂單挪后勢必會導致一系列的供應問題,因此臺積電協調成功的可能性不算大。
全力發展半導體國產自主替代的方案
在“兩會”期間,關于我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提案也多次出現。
據人民網發布的中國統一戰線新聞網聯合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推出的“2020年全國兩會各民主黨派提案選登”報道顯示,民進中央擬提交“關于推動中國功率半導體產業科學發展的提案”。
民進中央建議:
一、進一步完善功率半導體產業發展政策
二、加大新材料科技攻關
(1)要把功率半導體新材料研發列入國家計劃,全面部署,竭力搶占戰略制高點;
(2)引導企業積極滿足未來的應用需求,進行前瞻性布局。推動功率半導體龍頭企業著力攻克一批產業發展關鍵技術、應用技術難題,在國際競爭中搶占先機;
(3)要避免對新概念的過熱炒作。新材料從發現潛力到產業化,需要建立起高效的產學研體系,打造更加開放包容的投資環境。
三、謹慎支持收購國外功率半導體企業
此外,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星微電子集團創建人兼首席科學家鄧中翰作為全國政協委員進行了提案,其中提到了全力發展半導體國產自主替代的方案。
鄧中翰表示,使用美國技術、軟件、設備等給華為生產芯片將受到美國管制,此舉將直接導致華為面臨多種主要芯片的斷供。建議國家推動國有資本更多投向半導體領域,服務國家戰略目標。全力發展半導體國產自主替代的方案。
美國禁令給予了120天緩沖期,是華為接下來至關重要的時期,臺積電需要在120天內生產出足夠的芯片。華為還能否像2019年一樣挺過來,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