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iothome.com/plus/search.php?kwtype=0&q=%D7%D4%B6‘ target=’_blank‘》自動駕駛可減少塞車狀況、提高行車效率,以及增進乘客、駕駛、行人的安全性,促進城市發展。2018年,2級(L2)自動駕駛于市場占據主導地位;預測在2021年,4級(L4)自動駕駛將開始進入市場;2030年,5級(L5)自動駕駛的市場將興起。自動駕駛的傳感器技術為發展自動駕駛的重要關鍵,隨著自動駕駛級別的提升,所需的傳感器功能亦隨之增加。
自動駕駛傳感器的兩大主要技術為光達(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與雷達(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Radar),光達使用光脈沖,并測量光脈沖的飛行時間,進而判斷車輛與道路上物體之間的距離;雷達使用無線電波的脈沖能量之傳輸與接收,以檢測道路上的物體,并測量物體速度、距離。目前,應用于2級與3級自動駕駛的光達技術,可檢測反射率10%以上的物體,具有水平或垂直360度視角,車輛與障礙物之間檢測距離約為100至150公尺;而應用于2級與3級自動駕駛的雷達技術,可檢測短距離物體,像是盲點監測、車道改變、車門開啟、碰撞警示、主動巡航控制。相較于雷達,光達可檢測到較長距離之物體,因此,當自動駕駛級別的提升至4級、5級,雷達將逐漸被光達取代。
近年來,全球各地有愈來越多的公司致力于傳感器相關技術之開發,說明如下:
一、增加距離、角度的檢測范圍技術
(一)美國Blackmore Sensors and AnalyTIcs公司與Aeva公司分別開發出調頻連續波(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FMCW)光達,借助發射與接收訊號,進行自動駕駛的精確速度檢測,提高惡劣天氣條件下之使用性能,前者傳感器之偵測范圍超過450公尺,后者傳感器之偵測范圍為300公尺。
(二)美國Velodyne公司致力于傳感器的偵測范圍、視野廣度、物體辨識之技術開發,提供可偵測300公尺范圍之傳感器。
(三)以色列Innoviz公司開發出高精度固態光達(HD-SSL),提供可偵測250公尺范圍的物體檢測與分類之傳感器。
(四)美國Luminar公司致力于開發測距、高辨識率之技術,提供可偵測250公尺范圍之傳感器。
(五)美國Cepton Technologies公司開發出Vista X光達,提供具有120度的視野、200多公尺偵測范圍,以及檢測反射率10%以上的物體之傳感器。
(六)中國速騰聚創公司(RoboSense)開發出MEMs固態光達傳感器,提供可增加自動駕駛的視野范圍與視角之偵測器。
二、軟件、算法或芯片處理技術
(一)美國AEye公司開發出iDAR光達技術,借助嵌入式人工智能與算法,以提供高分辨率、長距離、快速的方式,辨識物體。
(二)加拿大LeddarTech公司開發出應用于自駕系統的訊號處理與訊號擷取功能之技術,以提供更豐富的光達傳感器之數據。
(三)德國ZF公司開發出更高階算法,并結合傳感器,應用于自駕系統。
(四)瑞典Veoneer公司開發出應用于傳感器視覺系統之算法,以提高辨識率。
(五)以色列Mobileye公司開發出應用于自駕系統的EyeQ芯片處理器。
(六)美國Waymo公司開發出應用于自動駕駛傳感器之軟件,可提供傳感器360度視野。
三、其他技術
(一)美國Ouster公司開發出應用于光達傳感器的垂直腔面發射激光器光源,每秒可產生262萬點,以閃爍多個光束并檢測道路上的物體,具高辨識率。
(二)以色列Oryx Vision公司開發出調頻閃光光達,以硅材質制成的微視天線偵測光波,有效改善訊噪比。
(三)以色列AdaSky公司開發出固態遠紅外線熱成像系統,以探測和分類物體。
(四)澳洲Baraja公司開發出應用于自駕系統的光達掃描技術,使用可調波長雷射與棱鏡光學系統,可隨時改變聚焦,以掃描與調整角度,適應不同的路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