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日前,中國工程院發布了《2020年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16大技術挑戰》白皮書,其中關于“網絡安全”領域的挑戰有這樣一段描述:面對各國激烈角逐制網權的變局,“維護網絡安全主權需創新主動、自適應的多層聯動技術體系,構建以快打快、以智對智的積極防御屏障,突破‘御攻擊于外’的網絡邊防關鍵技術,形成以我為主的威脅感知和攻擊預判能力”是該領域當前面臨的重要挑戰。
為了促進產學研各界共同研討如何應對這一挑戰,本刊專訪了杭州木鏈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向昶宇。
記者:“御攻擊于外”的網絡邊防關鍵技術都有哪些?目前中國急需提高的安全技術都有哪些?
向昶宇:“御攻擊于外”主要依靠邊界防護技術、欺詐式防御技術和大數據態勢感知技術。目前,大數據態勢感知技術是實現主動防御的主要方式,態勢感知技術在信息安全領域的應用已經較為成熟,但是依靠現有的大數據分析模型依然存在誤判和漏判的情況,急需提高強攻防實戰技術研究,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大數據態勢感知分析模型,提高我國主動防御能力。
記者:如何實現維護網絡安全主權創新主動,構建自適應的多層聯動技術體系?
向昶宇:構建創新主動、自適應的多層聯動技術體系,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需要整個網絡安全產業共同行動起來,確立以維護國家網絡安全主權為核心目標。
行業主管機關要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帶動社會資本投入;高校要加緊提高網絡安全研究型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數量;科研院所要加強與網絡安全企業的合作,提高先進技術的產業適用性。
記者:在目前中國尚未構建完成自主安全信息產業體系情況下,如何實現“以我為主”?
向昶宇:目前,我國自主安全信息產業體系正在加緊構建中,現階段還需要政策扶持,為自主安全信息產業創造市場,用市場需求促進自主安全產業發展。同時,加緊研發過度階段替代方案,解決國產化平臺性能問題。
記者:眾所周知,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您認為變局下我國網絡信息安全面臨什么樣的新形勢和新變化?
向昶宇:網絡信息安全已經成為國家之間角力的主戰場,網絡信息安全角力的手段更隱蔽、破壞性更強、造成的影響更大。
境外敵對勢力針對我國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發起的網絡攻擊行為越來越密集,并且已經進入常態化。同時隨著5G技術商用,物聯網和工業互聯網安全的發展,都將會對網絡信息安全提出更高要求。
編后話:構建全面的安全生態體系需產業界各方合力而為,在方濱興院士的指導下,《信息技術與網絡安全》正在成為中國信息安全領域信息傳播的重要平臺,希望通過本次采訪能夠讓業界深入了解網絡安全領域的技術發展趨勢和方向,更好地為國家網絡安全事業做出貢獻。
歡迎關注《信息技術與網絡安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