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因其高通量、低時延、大連接的特性,成為眾多行業擁抱5G的原因。在盧清君看來,醫療成為5G技術最早可實現、可推廣的領域。在醫院5G應用場景非常豐富,可分為兩大類:一類針對醫務人員的行業應用;另一類針對患者服務的公眾應用。
在醫行業應用方面,為醫療資源提質增效,讓醫院更智慧。5G應用能改善醫院數字化管理,醫院管理更高效。目前許多醫院信息化的孤島和煙囪現象依然存在,系統之間數據不一致;運轉效率低、成本不斷增加;患者就醫體驗不佳,醫療服務供應與患者訴求之間的矛盾難紓解。5G技術綜合了信息互聯、邊緣智能等技術,有望為醫院管理者獲知全面立體的運營狀況提供技術支撐,在醫療資源投入、科室人員安排、醫療質量和安全防護、藥品調配等方面有能力做到準確的籌劃、科學安排。
盧清君舉例說:“中日醫院醫工處和運營信息部已經實現了全院呼吸機設備共享,醫護人員在搶救患者時候可以第一時間通過移動終端掃描二維碼獲知全院呼吸機的使用狀態,就近調用適配的呼吸機,不用再為找到合適的呼吸機來回奔波,5G會讓這類基于物聯網的服務體系連接到更多的設備、延伸到更多的應用,臨床救治效率大幅提升。”
當病人感覺不舒服時,可以通過手機APP在線咨詢,獲得就醫指導。然后確需到醫院就診者,可以通過手機APP在線預約門診號,到醫院自助機取號,按照預約時間就診,信息系統會告訴患者就診地點和時間段,減少了傳統就醫模式中大量的排隊、候診時間。有效避免了傳統的請一天假、排數小時隊、見幾分鐘醫生的窘境。
利用5G網絡的快速高通量特性,患者在門診可以利用手機導航,到各檢查檢驗科室完成檢查;患者更是可以在利用手機APP查詢檢查檢驗報告,不用在為取檢驗報告單而奔波于路上。電子處方可以讓患者在到達取藥窗口時就能獲得已經準備好的藥物配劑,手機APP可以告訴患者如何用藥和注意事項,避免遺忘。
如果病人在本地住院時,如果出現治療效果不佳的疑難病癥時,可以通過遠程醫療申請之知名專家會診,或者多學科聯合會診。5G互聯網技術可以保障遠程會診數據交互更加順暢、質量可靠。遠程醫療可以幫助患者在當地醫院進行治療,不再受轉院之苦, 既節省了就醫費用,減少了醫保壓力,節約了家庭就醫開銷,又節約了排隊檢查等就醫時間,對一些腫瘤患者來說,時間就是生命。
患者門診確診或者住院出院后,可以隨時利用手機接收主診醫師團隊的互聯網診療和隨訪,通過醫院的APP在家進行復診,5G通信技術為醫患之間傳輸大量的病程信息、模擬面對面的視頻溝通等不再受到通信流量的限制,必要時,醫院可以派護理團隊上門照護,大大減少了復診患者往返醫院之間的煩惱,提升了患者的就醫體驗。
5G的通信能力為人工智能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移動查房為醫護人員提供了更加方便可靠的工具,大幅度提升了醫護人員的效率。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結合,在面對嚴重污染、重癥傳染性疾病等特殊區域,醫院可以借助5G機器人承擔查房等診療任務,提高隔離效果,降低醫護人員危險。在家庭護理、居家養老方面,護理機器人能解決家庭人力不足的困難,這些都離不開具有可靠性通信和遠程控制的5G通信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