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4日起對韓緊縮出口部分半導體、顯示器原料,據韓媒報道,韓國在該政策出臺一周間,從日本進口相關材料的件數為0。外界擔憂,若三星電子、SK海力士的原料庫存在這2~3周間耗盡,將可能面臨生產中斷的困境。
日本政府從4日開始限制部份半導體、顯示器原料的出口,包含光刻膠、高純度氟化氫(hydrogen fluoride)和氟化聚酰亞胺(fluorinated polyimide),據向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相關業界人士確認,名單上的原料自4日到今天為止,從日本進口至韓國的件數為0。
韓國政府相關人士表示,日本政府以審查程序為由,遲遲不肯發放進口許可。另一位半導體原料業相關人士指出,過去的程序大約1周就能拿到許可,但進入7月后,尚未取得任何許可,庫存不斷減少也只能干著急。
過去日本材料企業出口至韓國時,只要獲得一次全面許可,就可免除3年的個別審查,但本月新政策出臺后,日本政府便開始針對名單上的品項一一進行審查,包含相關契約、使用途徑、銷售處。
另一方面,雖然是由日本企業向日本政府提出許可申請,但日本經濟產業省為確保產品用途、安全性等,主動要求相關企業簽署不投入軍用誓約等文件,也間接加重韓國企業文件準備工作。從日本經濟產業省的公告來看,過去只需要3份文件,如今需要9份以上。
日韓關系緊張,相關業界也擔憂日本會極致利用90天的審查期。舉例來說,中國不在日本政府的白名單中,因此每次申請審查都需要耗費1~1.5個月。
更讓韓國著急的是,日本企業相當顧忌政府,這也意味著,日本企業本應遞出申請,卻不愿意申請許可。外界普遍認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內閣在參議院選舉將近,日本政府此時提出加重對韓國出口規定,讓日本企業難以行動。
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镕7日為此親赴日本,雖然與當地企業接觸結果并不如意,但李在镕仍為此取消參與韓國總統文在寅主持的30大企業總裁座談會,繼續在日本尋求解方。
從韓國向各國進口比重來看,自日本進口的光刻膠、氟化聚酰亞胺占比皆超過90%,高純度氟化氫也有40%以上,短期內韓國很難找到日本以外的合作公司,在半導體制程中,雖然需要引進數百種化學物質,但只要缺少其中一項,就可能使整個工程停擺。
業界期待,本周日本政府能與南韓官員在東京討論解決之道,但事態能否因此平息仍是未知數。韓國產業部相關人士表示,上周日本政府回應,很難立刻回應韓國的協商邀請,但有會晤的意愿,目前在商討參與名單、會晤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