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在接受日經新聞采訪時,任正非表示,受到美國禁令的影響,華為的增長預計會放緩,但影響是局部的,營收增長年率預計低于20%。2014-2018年間,華為銷售收入的復合年均增長率為26%。
這是美國“封鎖華為”后,任正非首次接受媒體采訪。5月15日,美國商務部下屬工業和安全局宣布將把華為列入“實體清單”,清單上的企業或個人購買或通過轉讓獲得美國技術需獲得有關許可。
如果美國認為技術的銷售或轉讓危害美國國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則會拒絕頒發許可。
任正非還對日媒稱,華為“從未做過任何觸犯法律的事情”,美國供應商不能向華為提供芯片“也好”,“我們已經為此做準備了”。
任正非建議,通過集團下屬的海思半導體推進獨立開發。5月17日周五,華為子公司深圳市海思總裁何庭波向員工群發郵件,稱華為面對美國打壓,將啟用多年來自主研發的芯片“備胎”,實現“科技自立”。
用何庭波的話說,海思的任務是為華為的生存打造“備胎”。華為早在多年前就做出了極限生存的假設,預計有一天,所有美國的先進芯片和技術將不可獲得。“所有我們曾經打造的備胎,一夜之間全部轉“正”!”
華為去年11月披露的92家核心供應商名單顯示,美國供應商有33家入選,大陸供應商數量位于第二,有25家。華為發言人Chase Skinner今年早些時候曾表示,華為每年向美國采購110億美元的產品。
半導體產業鏈人士消息稱,華為已經在核心部件上有半年至一年左右的庫存。去年以來,華為就有所準備,提前做好庫存來應對今年的挑戰,備胎策略也能為華為抵御部分風險。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