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的夏天,美國達特茅斯(Dartmouth)大學召開的一場學術會議,多年以后,這場學術會議被認定為機器人產業以及全球人工智能研究的起點。2016年的春天,一場AlphaGo與世界頂級圍棋高手李世石的人機對戰,將機器人推向了新的高度,僅在中國就有上億人直接或間接地觀看了AlphaGo與李世石的比賽。就在最近,1月9日,世界首位機器人公民索菲亞(Sophia)現身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辦的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CES),并接受了媒體的采訪。
機器人紀元已經開啟!
善于把握風口、布局未來的企業,似乎都具有極強的預見性,在風還沒有吹來的時候,便開始布局,風起來的時候翱翔。比如碧桂園。
10年前,碧桂園抓住了城市化進程的風口,后10年,碧桂園希望能借機器人的東風再次揚帆,這不僅是一場投資賽跑,也是關乎未來命運的押注。
機器人產業迎來新的爆發期
未來十年最有發展潛力的行業是哪些?毫無疑問是移動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以及機器人產業。
近年來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勢頭迅猛。從2013年至2017年,中國的機器人產業迎來高速發展期,產業規模開始不斷擴大,平均規模增速超過15%,平均增長率高達30%。根據中國電子學會發布的《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8)》顯示,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已超出全球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連續六年成為全球第一大應用市場,2018年我國機器人市場規模達到84.7億美元。
根據工信部統計的數據顯示,我國涉及機器人生產的企業已逾800家,其中超過200家是機器人本體制造企業。
另有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至2017年全球機器人市場平均增長率約為17%,而我國的平均增長率達到28%。
這一切都說明,中國機器人產業正在迎來高速發展期。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目前我國機器人產業還處于中低端水平,發展水平和日、美、德等國相比還存在不少差距,當然,這種差距主要體現在技術上。
不過這一現象,正在發生轉變。2018年,我國及地方政府出臺不同政策,對機器人產業的門檻進行調整,各地的終端用戶在考慮機器人換人的同時,對自身行業的機器人應用要求更加嚴格。
政府從頂層設計到政策引導都在積極推動機器人產業的發展與進步,隨著機器人市場的火爆,機器人產業勢必迎來更大的發展。
“2019年將是中國機器人產業的轉型年。”哈工大機器人研究所所長趙杰教授在1月10日在年會2019中國機器人行業年會現場表示。他認為,我國機器人行業將面臨由虛向實、由量向質和由泛向專三個比較大的轉變。
在這樣的風口之下,機器人產業成為很多企業布局的領域,實力派機器人企業忙于產能升級,各路有實力的企業也紛紛加入機器人產業園的建設,包括互聯網巨頭BAT。
2018年底,一則新聞引起了房產界的轟動,清華大學與碧桂園旗下博智林機器人公司宣布,它們合作共建的機器人聯合研究院在廣東順德正式揭牌。
房產龍頭企業碧桂園也“殺入”了機器人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