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江蘇蘇州供電公司運營監測中心數據管理專職顧楊青帶領同事們,對“數海羅盤——基于AI技術的電網數據航海圖”項目層級模塊進行分析討論,為2019年進一步完善項目功能,從而向實用化、市場化邁進打好基礎。
在國家電網公司有限公司第四屆青年創新創意大賽暨青創成果交易展上,“數海羅盤”項目奪得金獎。項目為拓展電網業務新疆域、開辟服務新領域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
聚焦業務痛點 打通數據壁壘
擁有實時監測、運營分析、綜合協調、對外展示和數據管理五大功能的蘇州供電公司運營監測中心,擔負著在線監測及分析電網運營情況、企業重要資源、核心業務的重要職責。
“數據在哪里,數據是什么,數據有多少,數據如何用”。在實際工作推進過程中,業務人員發現,企業系統信息化建設在以專業為主導的背景下,雖累積了海量數據,但因為業務種類龐雜、各類系統平臺繁多、平臺規劃建設缺少統一扎口管理,導致各系統間數據不貫通,影響了數據跨專業和跨系統共享應用,制約了數據價值的有效發揮。挖掘數據價值,助力提升客戶服務和經營管理水平,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以對客戶停電原因分析為例,可能有客戶交費不及時、配變超負荷運行、營銷人員停電通知不到位、搶修不及時等多種原因,這就需要配電、營銷、檢修、調度、運行等多個部門溝通,數據涉及多個專業系統,包括客戶基礎信息、用電情況、客戶所在區域配變運行數據、配變上級電源點運行數據等,最終才能分析判定客戶投訴根本原因,提出解決方案。這一處理過程往往因為協同部門多、周期長、響應不及時,從而降低客戶滿意度。”蘇州供電公司運監中心主任馬曉東向記者描述了工作中遇到的困難。
同時,隨著國家經濟的高速發展,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和電力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家電網公司在電力市場中面臨激烈競爭。公司近年提出由電能供應商向綜合能源服務商轉變,對生產服務基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積極實施大數據戰略,健全數據資產管理體系,挖掘海量數據資源價值,用數據驅動管理變革和轉型升級。在這樣的新形勢下,做好運營監測工作必須以跨專業、跨系統的全業務數據作為支撐。
蘇州供電公司運營監測團隊一直在探索高效、快速地打通數據壁壘,最大化地挖掘數據價值,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更有效的數據支撐。基于此,2017年1月,以顧楊青為項目負責人的技術和管理骨干成立了項目組,團隊創造性地提出了“數海羅盤”創意項目,即基于AI智能技術結合專業人員業務數據處理能力,完成跨專業、跨系統的數據整合,跳出專業視角,實現貫通數據,挖掘數據價值,構建數據生態鏈,解決客戶服務問題和企業管理問題。
創新管理模式 項目初具實效
“數海羅盤——基于AI技術的電網數據航海圖”項目通過“大云物移智”等技術,貫通不同專業的數據,通過定位、分類、關聯,明辨數據的來龍去脈,建立物理網與服務網的數據拓撲關系,形成數據地圖。該項目包括數據智能盤點、數據圖譜構建、數據知識庫存儲、智能引擎查詢、分析引擎挖掘等5個基礎模塊。立足于信息網,通過實時定位、實時分類、實時關聯、實時分析、實時應用、實時反饋6個應用,實現了數據從被動到主動、從靜態到動態的變化,為企業生產和服務提供數據支撐。
在此基礎上,團隊引入人工智能技術。項目組成員、蘇州供電公司運監中心副主任張軍民介紹說:“業務學習,就是指通過引入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等人工智能關鍵技術,結合電網運營知識、標準化業務流程、專家經驗,構建算法模型,并通過海量業務數據的訓練和迭代優化,擬合真實業務和管理場景,形成電網知識庫。‘數海羅盤’可將業務人員的專業能力與電網數據深度融合,不斷提升自身的業務處理能力,做出智慧決策。在此基礎上,我們秉承數據參與決策的核心理念,在業務層面,聚焦業務痛點,將業務學習獲得的專業處理能力應用于實際電網業務,智能提供業務問題解決方案。在管理層面,‘數海羅盤’診斷評估現有業務流程效率,定位薄弱環節,提出流程優化或重構方案。”
2018年一季度,項目組在業務量較大、業務種類較多的營銷業務系統,選擇違約用電管理監測和業擴報裝流程管理兩項專題先行測試。按照傳統方式,開展違約用電管理監測,需要營銷專業用電檢查員逐戶核查客戶每月用電量信息,與歷史用電量比對,如發現有違約用電可疑客戶,再進行手工填報。整個過程不僅費時費力,而且存在漏查漏報的可能。而通過“數海羅盤”對業務數據的精準導航,兩個小時內,蘇州供電公司近530萬客戶中存在違約用電可能的客戶清單就可全部生成。運監人員立即將監測結果向專業部門進行反饋,為下一步現場檢查提供了可靠數據。在業擴報裝流程管理測試中,全市每月千余個項目中存在的逾期超期情況和具體的阻滯環節也在“數海羅盤”領航下無處遁逃。
“數海羅盤”還可通過分析與客戶滿意度相關的指標,評估當前各部門表現,一方面提供針對性解決建議,協助相關部門改善舉措,另一方面通過關聯指標表現,提升部門間服務協同。利用項目對客戶滿意度的分析功能,蘇州供電公司進一步提升客戶服務水平,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創新理念和技術需要在實踐中進行糾偏。項目組注重收集實施過程中各類實際反饋,并不斷進行調整和完善,使項目取得了實效。經過一年多持續攻關,該項目已經在蘇州試點運行,并完成多次迭代。相關專業論文發表于核心期刊,基于ER模型的自然語言查詢方法、裝置及系統產品等核心技術正在申請專利。
立足當下業務 放眼未來市場
創意項目的確立和推進歸根到底是為了服務生產和管理實際。“數海羅盤”項目立足蘇州、放眼國網,立足行業、放眼市場,立足當下、放眼未來,可在打造堅強智能電網、建設泛在電力物聯網的過程中發揮作用。
“我們的初衷是立足數據層面,通過數據支撐堅強智能電網和泛在電力物聯網的建設和運營。”顧楊青介紹說。
據了解,“數海羅盤”產品通過溝通能源生產、傳輸、消費各環節的業務運營數據,以數據智能導航支撐電網狀態全息感知、運營數據全面連接、企業業務全程在線、客戶服務全新體驗。不僅如此,通過對生產運營數據的不斷積累,對數據分析應用模型的不斷升級,對電網運營知識的不斷更新,“數海羅盤”可以更聰明地應用數據,深度挖掘數據價值,支撐電力系統發展和綜合能源服務。
項目組希望通過“數海羅盤”整合應用電網海量數據和電力員工的知識。這是一項艱巨而長期的工作,項目組表示,會用極大的信心和熱情,繼續投入項目的后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