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產業是一個非常巨大的生態鏈,而半導體設備是非常重要的,它是生產晶圓和材料的基礎,為半導體大規模制造提供制造基礎。隨著全球半導體的迅速發展,半導體設備近幾年發展迅猛,但是明年,半導體設備將迎來了寒冬。據外媒報道,半導體制造設備的全球市場規模將在2019年迎來平臺期。國際半導體設備與材料協會(SEMI)12月11日發布市場預測稱,半導體制造設備的銷售額2019年將時隔4年轉為下降,降幅為4%。預計全球半導體制造設備銷售額2018年為同比增長9.7%,達到621億美元,創歷史新高,但2019年轉為減少,降低至596億美元,可謂是冰火兩重天,寒冬來臨的同時,國內企業也迎來發展良機。
全球半導體設備寒冬來臨的原因
韓國此前持續增產DRAM和NAND型閃存,中國也在推進半導體國產化,但兩國的投資將減速,這成為市場縮小的原因。在最大市場韓國,半導體制造設備銷售額預計比2018年減少22.9%。此外,美國發起的貿易戰也對市場預期產生了負面影響。SEMI擔憂稱,“中美貿易摩擦和出口限制等政策對半導體產業構成巨大風險”。如果影響長期持續,有可能導致半導體市場的整體減速。
全球半導體市場自2017年以后,一直由智能手機和數據中心使用的半導體存儲器拉動增長,實現了罕見的高增長。半導體廠商也增加投資。英國調查公司IHS Markit統計顯示,全球半導體市場2017年增長了22%。進入2018年后,全球半導體的供給量增加,供過于求變得明顯。閃存價格比年初下降超過3成,各半導體廠商開始調整增產計劃。
據業內分析師認為,由于存儲器企業的生產效率改善和供需平衡,投資正在放緩。SEMI市場調查統計部門的總監曾瑞瑜(Clark Tseng)也指出,韓國和中國減少投資,企業把投資推遲到2020年以后。筆者認為,到2020年半導體制造設備需求將重新增長,將比2019年增長20.7%,達到719億美元規模。到2019年下半年,預計存儲器價格會止跌,由于投資減少的反向作用,銷售將增加。
國內的半導體設備企業迎來機遇
國內產能擴張帶來被動增長,國產化率提升促進主動突破。半導體行業正處于周期性向成長性轉變的過程中,而作為上游的半導體設備行業也開始了它的持續增長之路,大陸在設備行業景氣度持續提升和國內需求爆發的雙重作用下所孕育的絕佳土壤,為設備企業帶來了生長機會。
國內半導體設備企業在2018至2020年的成長主要來自于國內產能擴張所帶來設備需求的被動拉動,而隨著國家政策與資金的持續支持、高端制程的不斷突破,設備企業有望在2020年之后在國產化浪潮的推進下持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