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投資12nm以下的先進制程!」這是去年7月,聯電采用共同總經理制后,新接任的王石和簡山杰隨即做了這個極為大膽的決定,宣告聯電開始進行一連串的改革,要扭轉過去18年聯電的競爭劣勢。
這個宣布在全球半導體產業引起軒然大波,外資分析師看法兩極,摩根士丹利分析師詹家鴻在七月分報告中認為,聯電是「把錢花在正確的地方」,上調聯電的投資評等;UBS(瑞銀集團)也給予買進評等;花旗證券則持續質疑聯電在28奈米的競爭力,給予賣出評等。許多分析師的疑問是,「不投資先進制程,聯電還會成長嗎?」當中芯、格羅方德、英特爾都不敢對投資先進制程說不,聯電竟然開了第一槍。
聯電董事長洪嘉聰的這項決定,卻是企業經營策略里,一個很有意思的案例。《財訊》透過正式發言管道,取得共同總經理王石的看法,他上任這400天內,聯電幾乎是「換了一個腦袋」,追求成長的策略已和過去不同;聯電放棄一塊眾人都看到,實際上未必吃得到的市場,承認自己的弱點,卻可能打開全新的機會。
(圖左,簡山杰;圖右,王石)
王石曾是美商Trident(泰鼎微電子)的副總經理,在他任內,這家做繪圖芯片的公司在他重新定位后,從一度奄奄一息,最后市值增加20億美元。他2008年加入美國聯電后發現,聯電之所以持續在市場上輸給臺積電,不在于企圖心,而是策略需要調整。
「18年都是不斷追趕的策略。」王石分析,2000年時,聯電選擇和IBM合作研發銅制程,臺積電選擇自行研發,從此讓聯電在先進制程上處于落后狀況。
聯電換了一個腦袋 王石公開400天密謀計劃
「聯電的客戶群縮小,但先進制程每個世代,產能的投資成本愈來愈高。」他分析。如果把聯電和臺積電比喻成戰艦。在先進制程的戰爭中,聯電這條戰艦愈來愈小,臺積電愈來愈大。過去18年,每當臺積電這條大船換上口徑更大的大炮,聯電也努力要做同樣的事,期待靠技術領先,擴大規模;但18年過去了,這件事卻一直沒有發生。
追趕策略讓聯電長期處于劣勢。「一旦客戶群變小,技術和資源就變少,你持續投入,但是推出的時間會比人家晚。」經常出現的狀況是,聯電趕上臺積電最新制程時,這項新制程也過了價格最高的黃金時期,開始降價;同樣投入先進制程,聯電就要花更多時間,才能把投資在研發和建置產能的錢收回來。
就以28奈米為例,這是當前晶圓代工產業最賺錢的服務,聯電是少數緊追在臺積電之后開發出28奈米制程的公司;但只要聯電一追上,臺積電的28奈米就改版,「每次改版,客戶就會改用新制程,」聯電只好再投資一次,臺積電光是用這個方式,就已經「累死對手」。
「我們到了不能不改變的時候。」王石直言,一個最明顯的指標是,由于過去的過度投資,聯電必須要維持產能利用率高達9成以上,才能夠賺錢,「我們的EPS(每股稅后純益)是用力擰毛巾擠出來的,」他認為,「以前我們是用犧牲獲利,來換取營收成長。」
「但不繼續追趕先進制程,是不是對的決定?」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王石在公司內部已經追蹤了好幾年;他發現,破解臺積電「累死對手」策略的關鍵,是用理性和紀律,扎實地建立聯電在市場上的影響力和財務紀律。
他把聯電的目標,從追求成為市場老大,變成追求投資報酬率(ROI),「ROI是我們決策的重要指標。」上任后,他第一步先從改善財務體質,改善自由現金流開始,不再跟進投資7奈米等技術后,過去幾季,聯電累積現金的速度變快了,甚至有錢可以買庫藏股。
接著,他嚴格要求每項投資,都要符合投資報酬率的要求,不符合就砍掉。「投資技術研發相對便宜,我們在12、14奈米的研發還會繼續。」他分析,貴的是建置產能,12、14奈米的產能建置相對就少,「要不要擴建,我會依ROI狀況嚴格控制。」
追求投資報酬率 不一定要是市場老大
如果現金流改善,聯電會再投入7奈米技術嗎?王石堅定地表示,「不做!」因為他算過,聯電的規模,做七奈米沒有效益,中芯、格羅方德,背后有中國政府和阿布達比的資金支持,聯電沒有富爸爸,繼續追先進制程并不理性。
但是,不參與先進制程競爭,未來聯電該如何成長?王石的選擇,是回過頭來,把資源投在聯電擅長的市場上,把規模比他更小的公司擠出去!
王石分析,全球晶圓代工的市場規模約為60億到70億美元,最先進的制程占去其中十幾億美元市場,每年以29%速度成長;但較為成熟的制程,市場規模卻有50億美元,這50億美元市場,每年仍在緩慢成長,「未來也會變成60億美元。」
他發現,在這個市場里,聯電的優勢就很明顯了,「聯電的研發資金,比其他所有經營成熟制程的公司加起來還多!」像世界先進等公司不靠先進制程,還是照樣賺錢,聯電擁有的12奈米技術,勝過許多競爭者,這都是聯電的優勢。
但過去聯電都忽略了這個大市場,「聯電在這里(指12奈米以上的制程市場),全球市占率也只有9.1%。」聯電現有的營收規模約為50億美元,如果市占率能從9%成長為15%,聯電的營收就會變成82億美元,等于還有6成的成長空間。
同一時間,中芯等對手還忙著爭奪先進制程,會排擠他們對成熟制程的投資,聯電便有機會成為這個池子里的大魚。
瞄準先進制程 爭取具戰略價值客戶為目標
「聯電要在成熟制程做出影響力。」這是洪嘉聰的盤算,例如,聯電宣布并購日本三重縣富士通的12吋廠,并購之后,全世界90、65和40奈米的產能,聯電擁有22%。買下這個廠后,聯電在12奈米以上制程的全球市占率就會突破10%。
換句話說,未來全世界電子公司需要這些半導體技術,就必須把聯電當成重要的合作伙伴,聯電因此可以擁有更穩定的客戶關系,改善投資回報率。
當別人只看到傳統制程微縮的商機時,王石卻認為,下一步,還可以在現有的邏輯制程上,加上耐高電壓的制程、加上嵌入式存儲器的技術,就像堆積木一樣,每增加一項新技術,產品的價值就會提高。近期八吋晶圓廠的產能供不應求,就是因為有很多成熟制程的新應用出現。
「這個領域不缺成長題材。」王石說明,「嵌入式存儲器,RF-SOI等技術,聯電都有機會。」
王石在內部開會時,反覆在內部盤點「決勝點在哪里,如何贏(Where to play , How to win)。」這一次,聯電不是只要技術領先,而是每花1塊錢,都要把每一步想清楚,這筆投資能爭到什么樣的市場,拿下哪些有戰略價值的客戶。
未來投資人要如何看待聯電?王石分析,過去幾季,聯電手上現金累積的速度變快,對抗景氣逆風的能力變強,「有現金在手上,能做的事很多」,像聯電已經開始買庫藏股注銷,獲利配發的比率也在提高。
「中長期要看EPS的改善。」王石說,聯電從明年下半年起,折舊的成本會開始下降,聯電手上的資金會更加充沛,王石和簡山杰上任后的改革,有機會讓聯電走出失落的18年,重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