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沖突正在愈演愈烈。7月11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宣布啟動對年貿易額大約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額外征收10%關稅的程序;8月1日,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發表聲明,擬將對2000億美元中國產品加征關稅稅率從10%提高至25%。從加征的關稅清單可以看出,目標對象多為高新技術產業,尤其是正處于產業升級關口的中國半導體行業,更是成為美國重點打擊對象。
半導體產業是個高投入、周期長、回報慢的高新技術產業,對于中國來說,確實與美日歐等發達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如何縮小差距儼然已經成為政府和企業最為關注的議題。而從目前來看,切入細分領域并逐步突破或許是國內發展半導體產業的最佳途徑。
眾所周知,生產一個芯片可能要涉及5000道工藝,而在這么多的工藝制造過程中,硅晶圓是必須使用的核心材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雖然硅晶圓僅為小小的一個圓片,但卻蘊藏著巨大的能量,且其技術復雜度難以想象。目前,國內也僅僅對8英寸及以下的硅晶圓制造技術有所掌握,其中小尺寸4-6英寸硅晶圓基本已自給自足,而8英寸和12英寸的自給率仍很低,12英寸及以上規格的硅晶圓則幾乎全部依靠進口。
硅晶圓供給市場呈現寡頭壟斷格局
2015年以前,半導體硅晶圓的出貨量一直處于不慍不火的狀態;到了2016年,隨著全球DRAM和3D NAND Flash的出貨量大幅增加,硅晶圓的出貨量也開始呈現增長趨勢;從2017年初起,由于硅晶圓持續呈現供不應求的態勢,推升其報價逐季飆漲,報價漲幅在15%-20%;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硅晶圓的漲價趨勢仍在延續,且漲價趨勢正快速從12英寸向8英寸、6英寸蔓延。
然而,目前在半導體硅晶圓市場,國外巨頭占據了主要的市場份額,前五大廠商占據全球90%以上份額。其中,日本信越化學占比27%、日本勝高(SUMCO)占比26%、臺環球晶占比17%、德國Siltronic占比13%、韓國SK Siltron(原LG Siltron,2017年被SK集團收購)占比9%。
資料來源:中信證券(下同)
值得一提的是,與前四大廠商不同,SK Siltron僅供應韓國客戶。除此之外,還有法國Soitec、臺灣地區臺勝科、合晶、嘉晶等企業,但份額相對較小。可以說,目前在硅晶圓市場,日本占據著最大優勢,近15年來,日本廠商始終占據硅晶圓50%以上市場份額。
國內晶圓廠擴建帶動硅晶圓需求大增
由于晶圓廠的擴建不斷向大陸集聚,使得大陸對于硅晶圓的需求也將只增不減。臺勝科副總經理趙榮祥曾指出,大陸地區新建的晶圓廠產能開出將帶動硅晶圓需求大增,預估2017-2020年的需求量將大增1.35倍。
來自 ICinsights 數據顯示,全球營運中的12英寸晶圓廠數量持續增長,2017年全球共新增8座12英寸晶圓廠,到2020年底,預期全球將再新增9座,屆時全球12英寸晶圓廠總數將達到117座。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大陸地區已投產12英寸晶圓廠達到10家,在建12英寸晶圓廠項目有15個。
而在8英寸晶圓廠方面,根據 SEMI 預測,8 英寸晶圓廠有望從 2017 年的 194 座增長到 2022 年的 203 座,其中中國新增數占全球 8 英寸新增總數的44%,中國有望成為 8 英寸晶圓產能主力地區。
從晶圓需求總量來看,據中信證券估算,包括NAND、DRAM在內用于存儲市場的 12 英寸晶圓需求約占總需求 35%,8英寸晶圓需求約占總需求 27%,用于邏輯芯片的 12 英寸晶圓需求約占 17%。需求上看,目前存儲器貢獻晶圓需求最多,8英寸中低端應用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