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就“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召開記者會。
科技部部長萬鋼在回答香港衛視記者提出的人工智能問題時表示,人工智能已有多年歷史,黨中央、國務院一直高度重視這方面的發展。從80年代開始,人工智能已經是國家科技計劃的研究內容,經過這些年來的長期積累,伴隨著信息化、數字化、軟件硬件方面的發展,人工智能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到經濟社會的發展中。
萬鋼表示,當下人們看到AI在很多領域都取得了重要成果:自動駕駛汽上路,機器人進入倉庫分撿包裹等。
“我們有一批領軍企業正在涌現,正是在這樣的大勢之下,科技人員提出了編制新一代人工智能規劃的建議。這個建議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的高度重視,我們同很多部門一起向國務院提交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經國務院審議以后,已經正式公布。這是從國家層面對人工智能發展的系統規劃,它強調了以加快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為主線,突出科技引領、系統布局、市場主導、開源開放的基本原則。”
隨后,萬鋼補充道,人工智能要滲透到各個領域,最關鍵的還是要把人工智能的關鍵技術、基礎研究做好,并使它快速拓展到社會的各方面,使每個致力于創新創業的企業家都能夠獲得AI。所以,科技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啟動了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的建設:
依托百度公司建設自動駕駛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
依托阿里云公司建設城市大腦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
依托騰訊公司建設醫療影像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
依托科大訊飛公司建設智能語音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
“這些就要使它開放開源,使現有的技術、現有的積累,能夠在我們的經濟社會當中發揮作用,能夠為所有的創業者所獲取。但是,抓人工智能還是要強基礎。”
于是,萬鋼指出了三點工作要做:
第一,夯實人工智能發展的科學基礎。加快實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學基礎的關鍵技術系統集成研發,使得研發成果盡快能夠進入到開放平臺,在開放使用中再一次把它增強完善。
“馬上就要發布人工智能項目指南和細則,來突破基礎前沿理論關鍵部分的技術。”
第二,加快人工智能創新成果的轉化應用。推動人工智能應用到產業發展中去,應用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解決人們所關心的安全問題、健康問題、環保問題等方面。另外,還要知道人工智能既有它科技性進步的一面,也有它促進社會發展的一面,所以要加強政策法規研究,要積極應對人工智能發展可能對社會倫理、就業結構、個人隱私、國家安全等方面的一些挑戰。在人工智能的重大項目中,要把自然科學研究和社會科學研究緊密結合起來,從自然科學的角度攻克基礎難關,在社會科學研究中解疑釋惑,為和諧的發展提供動力。
第三,人工智能是一個國際化的潮流,要加強國際合作,積極支持國內的人工智能企業、研究機構與國際上的合作,在一些重要關鍵的領域中發揮自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