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導體晶圓代工領域,當前韓國三星是龍頭臺積電的強力競爭對手,這一方面大家眾所周知。但是,如果說到當年在臺積電創立之初,三星有意說服現任董事長張忠謀放棄發展臺積電,而且挖角到三星去工作。這一層故事內幕,就可能不是太多人所了解。張忠謀在 4 日最后一次主持的臺積電員工運動大會上,對媒體記者就娓娓的說出了當時的這一段過程。
張忠謀表示,韓國三星社長李健熙在 1989 年時曾經來臺灣視察三星業務。當時經人介紹,機緣巧合一起碰面共進過早餐。當時,李健熙在會面的言談中,除了希望張忠謀了不要成立臺積電之外,還表達有意愿延攬他去三星上班。張忠謀表示,其實李健熙當時并不了解,成立于 1987 年的臺積電已經成立 2 年多,這時候他是絕對不可能就此放棄臺積電,而轉而三星上班的。
張忠謀指出,李健熙當要他放棄成立臺積電的想法,除了對他說,半導體產業要做得成功,需要很多人才與資金。而且,還邀請他去韓國,看看當時三星當時已經做到了什么樣的規模。其實,就是要張忠謀打消成立臺積電的念頭。
張忠謀進一步指出,他當時已在德儀 (TI) 工作數 10 年,對半導體已經是 “望盡天涯路”,所以李健熙說的他都知道。而且,在臺積電要成立之前,張忠謀自己就已經選擇好要開辟“晶圓代工”這樣的一個新商業經營模式,所以并不會受到李健熙說法的影響。只是,后來還是受了李健熙之邀,帶了 2,3 位中國臺灣地區工研院的員工,一起去到韓國三星工廠參觀最新的技術與設備。但是,一直到回臺前,李健熙就再也沒提起過要他來三星上班的事。
張忠謀強調,臺積電與三星走的是不同的模式。三星自 1983 年開始生產 DRAM。當時比三星強的半導體公司眾多,三星還不過只是剛起步的公司而已。而能夠使三星在存儲器產業開始有大幅度發展的時間點,是在 1995 年之后。之后再到 2000 年,三星才開始獨霸 DRAM 產業。
張忠謀強調,三星所處的 DRAM 產業,已經早就建立好商業模式。但是,也因為這樣,發展也就相對更加困難。因此,三星要拿下第一,只能硬沖。所以,三星從沒沒無聞的小公司,到現在成為存儲器霸主。而臺積電也是從默默無名的小公司,到現在非常成功。只是,臺積電是開創新的商業模式,自己開路難度很高,因此兩家公司的情形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