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分明、環境優美一直是華東地區的自然優勢,但近年來頻發的大范圍霧霾天氣卻令當地人屢屢皺眉嘆息。
由于經濟發展迅速,長三角地區歷史上為應對嚴重的缺電局面,發展了一大批燃煤發電機組,雖然暫時解了“近渴”,卻加劇了環保等壓力。數據顯示,長三角區域每平方千米每年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已經達到45噸,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0倍。未來10年,華東電網新增負荷如果通過就地建設電廠平衡,將占用土地約1.3萬公頃,每年增加二氧化硫排放量150萬噸。節能減排壓力迫在眉睫。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近日呼吁盡快審批特高壓電網建設。他表示,一方面霧霾肆虐飽受詬病,另一方面清潔能源又大量棄用,實在是不應該。
許多事實證明,特高壓電網作為能源跨區輸送的大動脈,是改善我國東中部地區環境質量的核心舉措。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周敏浩表示,無論是向家壩—上海工程還是皖電東送工程,在滿足上海對電力需求的同時,也滿足上海的環境發展要求。“既減少上海本地建設電廠的數量,又可大大節約運輸資源、岸線資源,經濟賬是劃算的。”現在,上海一半以上的用電量來自清潔能源,成為世界上使用清潔能源最多、最大的“綠電”城市,這也是上海在國際上的一張綠色名片,直接提升了上海的“軟實力”。未來皖電東送工程建成后,將大大減輕煤炭運輸壓力,同時也減輕上海的環保壓力。
錦屏—蘇南特高壓直流工程的“環保賬”也十分可喜。國網江蘇電力總經理單業才介紹,這一工程每年省下的煤炭運力相當于京杭大運河1/3的運力,大大減輕了煤炭運輸壓力,真正實現了“煤從空中走,電送全中國”的戰略構想。因為不燒煤炭,江蘇每年可以減少排放二氧化碳3240萬噸,顯著改善環境質量。
張國寶表示,他預計今年棄風、棄水問題都會嚴重。“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壩水電站自6月起將陸續有10臺世界最大的80萬千瓦機組投產,而該電站的電力外送通道建設遠遠沒跟上,預計今年將有約200億千瓦時棄用。”他認為,當務之急應盡快審批蒙西錫林浩特至南京,甘肅酒泉外送特高壓線路,加緊建設溪洛渡左右岸的外送通道。未來,溪洛渡左岸—浙江金華±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向浙江地區輸送清潔水電約400億千瓦時,解決清潔能源發電消納難題,相當于節省標煤1228萬噸,減排二氧化碳超過3400萬噸。
華東理工大學實驗室與裝備處處長藍閩波認為,特高壓使清潔能源大規模輸送成為可能,為大型電源基地發展和PM2.5超標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撐。按照福建省“十二五”能源發展規劃,福建將大力發展核電、風電等清潔高效能源,打造東南沿海重要能源基地,到2015年全省清潔能源裝機比重由2010年的45.4%提高到47.8%。福建要實現“十二五”期間GDP年均增長12%以上、單位GDP能耗降低16%的目標,改善能源結構,提高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是必然的選擇。1000千伏浙北—福州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建成后,1000千伏福州變電站將成為福建北部沿海大型電源寧德、福清核電的接入點,對于優化能源結構和布局,充分利用水電、風電、核電等清潔資源具有重要意義。
初步測算表明,綜合考慮特高壓電網促進清潔能源發展、推動煤電布局優化這二者因素,2015年與2020年電力行業對東中部地區PM2.5污染,將分別比2010年降低27.5%與30.3%。如果進一步考慮以電代煤、以電代油,我國東中部地區PM2.5污染治理效果還將進一步顯著提高。
信息來源: 亮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