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IS200電推力器裝配現場。 510所供圖
LIPS-200離子電推進系統裝配試驗。 510所提供
央廣網蘭州4月13日消息 4月12日晚,由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510所)研制的LIPS-200離子電推進系統(電火箭)搭載我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實踐十三號發射成功,這個我國首顆高通量衛星通信總容量可達到20G以上,超過我國此前所有通信衛星容量的總和。據悉,此次搭載實踐十三號發射升空的LIPS-200離子電推進系統是我國空間電推進技術首次正式應用,這一應用將為我國高軌衛星帶來革命性的技術突破。
510所所長張偉文說,電推進系統技術決定了衛星是否是世界一流衛星的核心技術。
此次搭載實踐十三號衛星升空的LIPS-200離子電推進系統,510所從2011年3月起承擔該任務,歷經5年的研制攻關完成。
安裝電推進系統使“笨重”的衛星“瘦”身,是常規化學推進的十倍以上,可以承載更多的有效載荷,可將衛星攜帶的推進劑減少90%。
510所開展電推進技術研究從1974年就開始已有40余年的歷史,可以說,以LIPS-200離子電推進為代表的電推進產品就是一雙輕靈的“翅膀”,助力祖國的航天事業展翅翱翔!
“電火箭”是目前最先進的空間推進技術,與傳統的化學燃料推進相比,其具有比沖高、推力小的特點,航天器采用“電火箭”能夠極大地提高有效載荷比,節約衛星發射成本,延長衛星在軌工作壽命。目前,美國、俄羅斯等航天強國使用“電火箭”做推力的航天器已達數十顆,“電火箭”已成為應用最廣泛的推進系統。
1999年重新啟動“電火箭”研究。510所研制團隊于2004年成功研制出200毫米氙離子“電火箭”原理樣機,其主要性能達到國外同類產品水平。2007年完成了200毫米氙離子“電火箭”工程樣機研制,并通過環境條件鑒定試驗。2012年,200毫米氙離子“電火箭”搭乘實踐九號衛星成功升空,并實現首次空間飛行試驗。
張偉文舉例說,以一顆15年壽命的高軌道衛星通信為例,衛星大約重4.8噸,其中化學燃料貯箱重量就達3噸。如果采用離子電推進系統替代化學推進,僅南北位置保持就可省去810公斤燃料,如果執行全電推進方案,可以使衛星“瘦身”至2噸以下。省出來的空間和重量可以安裝更多科學設備,使衛星空間活動的經濟效益和太空科學探索的效率大大提升。
因此,攜帶大量化學燃料進行深空探測是幾乎不可能的。未來的深空探測,“電火箭”必將成為首選。(蘭州晨報記者武永明 實習生楊亞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