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由超高壓公司舉辦的高壓直流輸電技術論壇開幕,國內外知名專家匯聚廣州“論劍”。高壓直流輸電技術一直是南方電網公司精心錘煉、鍛造的一張響當當的名片,借此次論壇召開的契機,南網報記者對南網10多年高壓直流輸電技術創新之路進行梳理,對如何引領直流輸電技術發展進行展望。
成績-----5年投入4.4億元,獲專利480項
2013年8月26日,超高壓公司天生橋局現場修復的第三臺換流變壓器驗收試驗全部合格,標志著歷時6個多月的換流變修復工作全部完成。此次國內電力人首次獨立自主實施換流變現場“換心術”,結束了國外技術專家現場指揮修復換流變的歷史,標志著國內電力人現場修復換流變再攀“新高峰”。
10余年來,超高壓公司負責建設和運維著南方電網西電東送主網架,在特高壓直流、柔性直流、大電網異步互聯、海纜聯網、輸電線路防災抗災等方面成果豐碩。僅在“十二五”期間,超高壓公司科研投入達4.4億元,完成213項科技項目、280項職創項目,其中包括國家863課題“含大規模新能源的交直流互聯大電網柔性控制與智能運行”等重大科研項目,獲得中國電力科技進步獎6項,南方電網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獲得專利480項。知識產權及科技成果產出指標在網內位居前列,首個自主編寫的國際標準《交流輸電線路參數測量導則》通過IEEE立項并按期實施。
繼“直流設備狀態評估與故障診斷實驗室”成為南方電網公司重點實驗室后,超高壓公司今年又完成了廣州特高壓試驗/檢修基地建設。這是國內唯一一家同時具備開展1000千伏交流和±1000千伏直流設備檢修、試驗和研究能力的綜合性特高壓技術平臺,檢修試驗大廳的建設規模和沖擊、工頻、直流試驗設備的綜合性能指標均處于國內領先地位。目前,特高壓基地正開展天廣直流工程廣州換流站#408328換流變網側線圈更換檢修工作,預計12月底前完成。
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超高壓公司圍繞優勢專業組建和培養了12個科技創新團隊,“十三五”期間,還計劃打造超級工程師團隊、超級技師團隊、超級培訓師團隊3支專業化的技術技能領軍團隊。
形勢——輸電技術創新任重道遠
當前,電力體制改革、國企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大改革正在全面推進。南方電網公司明確把“累計有效專利數不低于1萬件”寫入2020年發展目標之一。
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李慶奎在半年工作座談會上對提升創新能力提出具體要求:推動技術進步與裝備升級,力爭2020年在交直流互聯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特高壓直流輸電、柔性直流輸電、設備智能運維技術、儲能、電力大數據應用等領域達到國際一流水平。當前,公司生產經營中的技術難題迫在眉睫,需加強設備狀態在線評估與狀態檢修、“機器替代人”等智能運維技術的研發與推廣,進一步提升設備運維效率、提高設備可靠性。
近年來,超強臺風等極端氣象災害頻發,優化網架結構、提高設防標準、應用先進技術、推廣“機巡+人巡”的協同巡檢模式刻不容緩,有賴于深入開展預測準、監測清、防治強、應急快的電網防災減災技術體系研究,提升電網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同時,分布式能源大量接入,智能微網大幅增長,大容量儲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將給電網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對電網運營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隨著功率器件向高電壓、大容量發展,需密切關注高壓大容量柔性直流輸電技術和裝備的發展動向。
“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下大力氣去研究對策,積極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決。”在本屆技術論壇上,南方電網公司科技部副主任鄭耀東分析說。
展望——大數據、“互聯網+”等成主攻方向
應對新形勢、新挑戰,作為南方電網骨干網架和重要聯絡線的規劃參與者、建設執行者、運行維護者、經營管理者,超高壓公司責無旁貸。超高壓公司提出,在“十三五”時期“創建管理精益、運維精細、項目優質、績效優秀的國際一流跨區域輸電企業”發展目標,將科技創新作為其中的重要支撐,制定了“十三五”科技創新規劃。
未來,超高壓公司將加大科研投入和攻關力度,統籌內外部資源,聚焦超高壓直流輸電、電力電子、柔性輸電技術、海底電纜及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等主攻方向。面向電網發展,在多端直流、高壓大容量柔性直流等領域取得突破。面向提高電網安全水平,開展直流接地極運維、異步聯網及海底電纜安全運行、電網防災減災等重大課題研究。面向提高設備設施運維效率,開展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新技術研究。
創新規劃還包括建立超高壓直流、海底電纜等領域國際標準和培育專利,完善直流輸電設備狀態評估與故障診斷實驗室、特高壓檢修試驗大廳等技術創新平臺建設。同時,強調優化科技管理運作機制,深化對外技術交流與科研合作,打造領軍科研人才和創新團隊,激發基層職工的創造性,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驅動力引領。
南方電網高壓直流輸電技術發展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