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目前有多火爆?小編不必多說,相信安防圈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從軍用偵查、影視劇拍攝到農業保險,從電力巡檢到災后救援都有無人機的身影。2015年深圳安博會上,安防巨頭海康推出了雄鷹系列行業級無人機,成為安博會上的明星產品。
就市場來看,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無人機行業市場需求預測及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全球無人機研發與采購的市場規模每年為50-60億美元,未來10年這一規模將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穩步發展。
在無人機廣泛應用之前,可視化管理基本上都是通過固定的監控設備完成的。盡管視頻監控技術近幾年突飛猛進,但是“監控死角”依然存在,并且隨著高清化、網絡化的普及,對網絡帶寬、海量數據存儲的要求更高,在惡劣環境中,視頻監控設備的安裝和維護也是大問題。隨著特殊情況的可視化需求不斷增加,固定點視頻監控在可視化管理領域的缺陷也逐漸暴露。
2015年8月12日晚,天津濱海大爆炸震驚世界。8月13日凌晨3時53分,北京消防調派2架無人機,8名官兵趕赴現場。8月13日6時50分,增援力量抵達現場,已利用無人機繪制出360度全景圖,為現場指揮部決策提供有力依據。
重大事故現場監控攝像頭大部分都在物理沖擊下損壞,即使攝像頭保持完好,網絡線纜、存儲設備也難逃一劫,因此視頻監控設備不足以支撐重大事故的可視化需求。固定的視頻監控設備有很多痛點,安裝工程大、難以抵抗物理破壞等,無人機的出現正好解決了這些問題。
在天津爆炸事件中,無人機是可視指揮調度系統的重要一部分。可視指揮調度系統可以通過無人機拍攝視頻畫面并接入系統實現現場可視化應急管理,結合智能分析技術,從而提高現場處理效率,提升現場應急反應能力,最大限度減小現場災害損失。
地震、火災、洪災等自然災害一旦發生,對基礎設施幾乎是毀滅性的破壞。無人機拍攝的影像圖為災害現場的指揮調度提供了重要依據,比其他觀測手段更直觀的進行災后的災害評估和重建決策。
近日,國網湘西供電公司員工利用無人機對35kV洗八濱線洗八支線成功進行巡視,這是該公司首次利用無人機進行線路巡視工作。
“以往使用望遠鏡等設備進行人工巡視,一基鐵塔巡視需耗時30多分鐘,不僅勞動強度大,工人攀爬上鐵塔還要涉及停電手續,比較費時費力。現在使用無人機巡視一基鐵塔,只需要10多分鐘就可以輕松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湘西供電公司巡線員工介紹。
無人機機身輕巧,可以進行高空俯瞰的勘察,穿越森林、溝壑、河流、樓群等十分方便,還可以近距離檢測架空線路,且視角更廣,巡檢無盲區。同時,采用無人機巡線不僅可以免除人工登塔、走線等作業,還降低了事故機率,減輕了人員傷亡風險,并且大大提高了電力線路維護和檢修的速度和效率,使許多工作能在完全帶電的情況下迅速完成,為快速有效定位線路運行缺陷提供了技術保障,提升了電力線路安全運行的可靠性。
此外,諸如石油生產企業、大型港口、碼頭、大型倉庫等地也能借助無人機輕松實現可視化管理。
石油生產企業需要實時了解各個鉆井平臺的生產運營情況,及時發現問題,以便制定對應措施,加強生產調度管理。在大型港口、碼頭、倉庫,無人機航拍有助于及時發現安全隱患和工作中的問題,以便管理者消除隱患,改進工作。
11月27日,大疆宣布正式推出旗下首款用于農業領域的無人機產品——MG-1農業植保機。據悉,MG-1是一款實現防塵、防水、防腐蝕的工業級設計產品,大疆為其配備了八軸動力系統,使其載荷達到10公斤的同時推重比高達1:2.2,每小時作業量可達40至60畝,作業效率是人工噴灑的40倍以上。
傳統的農業,農民伯伯面朝黃土背朝天,生產效率低、工作量大,收成難以保證。利用集成了高清數碼相機、光譜分析儀、熱紅外傳感器等裝置的無人機在農田上飛行,準確測算投保地塊的種植面積,所采集數據可用來評估農作物風險情況、保險費率,并能為受災農田定損,此外,無人機的巡查還實現了對農作物的監測。
自然災害頻發,面對顆粒無收的局面,農業保險有時候是農民們的一根救命稻草,卻因理賠難,又讓人多了一肚子苦水。無人機在農業保險領域的應用,一方面既可確保定損的準確性以及理賠的高效率,又能監測農作物的正常生長,幫助農戶開展針對性的措施,以減少風險和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