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數據如果能彼此打通,從這中間可以產生出大量的新知識。”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潘云鶴在由中國工程院主辦的國際工程科技知識中心2015國際高端研討會上說,“大數據的出現,表明信息開始獨立于人,開始形成單獨的空間,今后大數據一定會走向大知識時代?!?/p>
潘云鶴說,大量彼此關聯的知識數據,可以形成“數據?!?,大數據技術可以建立相應的模型,使人們從“數據?!敝蝎@得更多的新知識。比如,把中國古代各種詩詞輸進模型就可以編出很多詩選,把中國古代畫冊和建筑書籍輸進模型,就可以編出很多古代建筑教材。他介紹,中國工程院從2012年開始建設中國工程科技知識中心,就是希望把多個數字圖書館、多個專業數據庫和世界上跟工程科技有關的網站連在一起,這樣可以讓大量工程數據形成數據海,從不同角度獲得工程學新的認識和新的知識。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