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看起來很遙遠,但人類移民火星似乎只是個時間問題,但關鍵在于,火星離地球相距非常遠,如果以后有人生活上去了,如何才能做好跨行星際的互聯網,尤其是網站部署?
你別說,這樣的問題還真有人很認真地研究過,并提出了很完整的解決方案。
簡單地說,這里邊有三個層次的問題,即如何設計通信網絡、通信協議和網絡延時(如何部署網站)。先上一個簡短的答案:
?。?a class="innerlink" href="http://www.jysgc.com/tags/中繼衛星" title="中繼衛星" target="_blank">中繼衛星設計 :下文(傳播信號問題一部分)中提到的一種Non-Keplerian軌道的衛星。從地球出發到火星,僅僅比地球火星之間的直線距離增加2.3光分的距離,而且是在任意時刻僅僅比直接從地球到火星直線傳播的信號多花2.3分鐘,非???。
-網絡協議 :使用DTN協議。下文有解釋。
-網站設計 :在各個行星上設立緩存服務器,平時在兩個行星的緩存服務器之間同步,而不是用戶點了按鈕在火星請求一次,再從地球把內容傳給火星。
【傳播信號問題】
火星全球通信沒啥問題,跟地球差不多吧,用衛星來做,或者基站(沒有電離層好麻煩需要好多基站)。
火星地球這種行星際通信就問題很多?;鹦呛偷厍蛑g的通信跟兩者在軌道上的相位有關。如果中間隔了個太陽,那通信就麻煩了,這時候需要中繼衛星。
所以我們需要中繼衛星,而中繼衛星的設計方法很多,基本上分為兩類:Kepler軌道上的中繼衛星和非Kepler軌道的中繼衛星。
Kepler軌道中繼衛星的例子
大多設計都是Kepler軌道上的中繼衛星,也就是不需要額外的燃料來維持軌道,而是在引力作用下自由落體圍繞天體轉動的。具體衛星的軌道設計是很多種的,例如下面這種太陽極軌道衛星:
這篇文章是一個利用太陽的極軌道上的三顆衛星做中繼,結合行星的同步衛星來通信的。這種設計最少只需要三顆就可以滿足全太陽系的中繼的需求了,但是需要三顆衛星的相位錯開120度 ,如下圖:
這樣在太陽系任何一顆行星的位置都可以通過這三顆中的至少一顆來中繼。
同時這種設計的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太陽極軌道衛星的發射和維修的燃料消耗都是巨大的,好在不需要很多顆。
所以在沒有太陽不會遮擋火星地球通信的時候,可以直接地球和火星之間,但是在太陽遮擋了地球和火星通信的時候,需要使用太陽極軌道中繼衛星,所需要多花的時間可以忽略不計。
非Kepler軌道中繼衛星的例子
第二篇參考文獻提到了很多的不在Keplerian軌道的通信衛星。如果使用太陽帆的話,倒也不需要攜帶燃料,不過這是理論階段,并不知道太陽帆衛星作為軌道維持的動力能不能成功。
總之中繼衛星基本上是必備品。 上面的Non-Keplerian衛星是一種比較省錢而且延時小的設計,由于中繼衛星一直在火星和地球正上方,基本上信號是往上,到達衛星,然后直線到達火星上面的中繼衛星,再由中繼衛星下來。
從地球出發到火星,僅僅比地球火星之間的直線距離增加2.3光分的距離,而且是在任意時刻僅僅比直接從地球到火星直線傳播的信號多花2.3分鐘,非???。
不過,在沒有太陽遮擋的時候(火星地球在太陽同一側的時候),是不需要這兩顆中繼衛星的,直接通信是最省的方案。只有在有太陽遮擋的時候才啟用上述兩顆Non-Keplerian中繼衛星。
【通信協議問題】
如果是網絡通信的話,是需要很小心的,因為太空通信的兩地相距很遠,而且丟包率很高,傳統的通信方式,會比較費時間或者通信終端。
所以恒星際網絡特別興趣小組(IPN SIG)重新設計了一個星際網絡協議,叫做DTN協議,Delay-Tolerant Networking。這個協議并不假定連續的N-N鏈接(星際中容易丟包),如果暫時找不到目標,數據并不會丟掉,而是儲存起來,直到下次能夠跟其他地方建立連接。
因為太空中丟包或者被遮擋而不能通信的情況很多,所以DTN比較適合行星際的通信。實際上如果可能,可以在很多衛星上裝上這樣的模塊,形成一個行星際網絡。
NASA已經在火星探測器上測試過DTN協議了。 DTN的創始人之一在一次TED演講中向大家展示了未來星際網絡的愿景:利用DTN協議把太陽系的各個探測器聯系起來,每個都可以作為中繼,最終形成一個太陽系的行星際網絡基礎結構,然后利用這個結構可以向恒星際擴展,因為這樣的話整個太陽系就成為一個巨型的接收器。
【網站的部署】
其它的問題還有很多,比較重要的一個是延時的問題。由于人類傳播信息的速度有限,所以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會花費時間,而行星際通信里面就會凸顯出來。
下面是從2014年6月30日到2016年6月19日之間,地球和火星之間的距離變化,橫軸是時間,縱軸是距離,單位是AU,而光前進一個AU所需要的時間大約是8分鐘。
可以想想這樣的延時下面,地球的Dota玩家和火星的Dota玩家之間連線是不太現實了,即使是玩回合制的游戲也是很沉悶無聊的。
現在終于到了最關鍵的問題:如何部署網站、應用,讓兩邊的人都容易打開,并且信息延遲最???
當然,中繼衛星越多,差不多會越省時間。實際上在這個回答上面提到的Non-Keplerian衛星也會很節省時間并且省錢(衛星少,要知道發射這種衛星非常費錢)。再把圖貼一遍。
對于普通的網站,我們現今地球上也有類似的情況,曾經有那樣的說法: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電信和網通之間的距離(雖然現在已經沒有什么距離了)。所以我們需要專門的線路為不同的星球上的人服務。
例如在火星上緩存地球上的網站;或者由網站購買火星服務器,直接在火星上提供服務。
不過,使用cache,在行星開放建設的早期,可能只能用戶自己解決,就是其它行星上用自己的服務器cache網頁。
不過隨著行星開發,后來應該會有專門的cache服務商,或者網絡提供方或者運營商會直接提供這樣的行星之間無縫連接,例如有的互聯網公司可以購買了火星的服務器來托管一份網站鏡像,對于交互式的網站(比如社交網站)更加方便了。
不過這就需要火星有個獨立的信息基礎架構。
順便說一下,Mars One的設想是,在火星上安裝一個緩存服務器,先把網站緩存在火星服務器上,火星上的人瀏覽的時候從緩存服務器獲取網頁。這在早期確實是一個比較實惠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