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國“電腦鼠走迷宮”總決賽
第一名陜西科技大學代表隊
2009年全國“電腦鼠走迷宮”決賽于11月8日在北京舉行。本次大賽是由中國計算機學會嵌入式系統專業委員會主辦,廣州周立功單片機發展有限公司和臺灣嵌入式暨單晶片系統發展協會協辦。廣州周立功單片機發展有限公司為每個邀請高校免費提供2個能初步簡單行走(暫無智能算法)的電腦鼠MicroMouse615及IEEE標準1/4迷宮,同時還提供了配套的開發工具和指導書籍,并且已經聯合一些高校,開辦與此有關的選修課,以提高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MicroMouse615電腦鼠的微控制器采用了TI半導體公司的Cortex-M3內核的ARM處理器LM3S615。
行進中的電腦鼠
參加決賽的37支隊伍是全國9個分賽區的優勝者。值得一提的是,寶島臺灣的龍華科技大學也派出兩支隊伍參加了比賽,而且其中一隊獲得了世界電腦鼠走迷宮比賽的第三名,他們的電腦鼠是自行設計的,頗具特色。
電腦鼠必須采用一定的算法找到終點,同時要找到一條最短的路徑,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終點。在迷宮里,每只參賽的“小老鼠”都具有自己的個性,有的 “健步如飛”,有的則“四平八穩”,有的“心急吃不著熱豆腐”沒到終點就撞了墻,還有的“文文靜靜”,輕盈的像個大姑娘。偶爾有韌性十足的“小老鼠”,為了能更快地走出迷宮,頑強地搜索著所有路途。所有這些“小老鼠”都凝聚著同學們的智慧和心血。傳感器是電腦鼠的雙眼,電機是電腦鼠的四肢,微處理器是電腦鼠的大腦。電腦鼠要能夠在迷宮里面靈活穿梭,必須有適合在迷宮中快速運行的身體結構。身材嬌小的電腦鼠有更大的空間完成轉彎和糾正姿勢。一只學富五車而又嬌小玲瓏的電腦鼠需要從機械上面有更多創新。算法的效率決定了解迷宮的效率。優良的電機控制算法能讓電腦鼠走得更快更平穩,降低微處理器負荷。
競賽評委會主任陳章龍教授向記者介紹:“這個比賽與其他電子比賽的不同之處在于,計分是由電腦程序完成的,迷宮的結構也是電腦隨機抽取的,達到了真正的客觀、公開、公正、公平。希望明年有更多的高校和社會人士參與。同時,組委會更加希望電腦鼠由學生們自己設計,除了人工智能編程方面的能力以外,還要考驗參賽者對嵌入式系統﹑傳感器﹑控制技術應用與人工智能技術等多方面的應用經驗和實踐能力。1972年起國際電工和電子工程學會(IEEE)就開始每年舉辦一次國際性的電老鼠走迷宮競賽,我國內地起步較晚,設計的電腦鼠跟世界水平還是有一定差距的。例如,今天可以看到內地高校的電腦鼠在速度、算法等很多方面都不如臺灣龍華大學的電腦鼠,他們的電腦鼠,比我們的多了在電腦鼠側面的傳感器,可以保證不碰壁,通過在算法上的優化實現電腦鼠斜線行駛。當然我們的電腦鼠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前兩年在長江三角洲地區舉辦的比賽中,能到達終點就已經很不錯了。開展這樣的競賽資金的缺乏也是一個問題,很感謝向周立功這樣熱愛科學的企業家投身到這項比賽中來。”
在“穩定性”和“速度”、“中間法則”和“右手法則”、“停止轉彎”和“連續轉彎”等各方面的取舍上,各支隊伍都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最終,陜西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和北京交通大學代表隊分獲前三名,冠軍隊成績為15.7秒。特別創新獎由浙江大學城市學院獲得。另外陜西科技大學、龍華科技大學獲得了一等獎,華東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上海第二工業大學、西安石油大學獲得了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