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黃金十年
國家電網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胡學浩日前透露,智能電網發展兩大重要文件--智能電網規劃和智能電網框架結構有望近期發布。智能電網總的投資規模,到2020年預計接近4萬億元。
目前公開資料顯示,2009-2020年將是我國智能電網建設的主要時期,其中2009-2010年為試點階段,制定發展規劃,試點關鍵技術,包括特高壓與數字化變電站;到2015年在關鍵技術和設備上實現重大突破和廣泛應用,加快特高壓電網和城鄉配電網建設;到2020年全面建成統一的堅強智能電網,清潔能源裝機比例將大大提高,分布式電源將實現"即插即用"。由此未來10年將是智能電網發展的黃金時期。
產業鏈覆蓋廣
智能電網建設是一個龐大的工程,未來幾年上萬億元的投資將涉及行業的眾多環節。東莞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智能電網的投資構成上,不考慮大規模儲能裝置,配網自動化和用戶側系統將占40%,智能變電站占20%、智能調度占15%、柔性輸電系統(含清潔能源接入側設備)占10%,其他投資占15%。智能電網將成為新能源、新技術、新材料的綜合應用平臺,拉動相關產業需求。
時間節點上,未來2-3年內,即2012年前,特高壓、數字化變電站將是建設高峰期;2012-2015年智能調度將逐漸引入;2009-2013年用電信息采集和智能電表的需求將有較快增長。其中,特高壓作為我國堅強智能電網的關鍵組成部分,指的是交流1000千伏、直流正負800千伏及以上的電壓,其在傳輸容量、傳輸損耗以及傳輸的距離都較500千伏線路有絕對優勢,按國網規劃,到2020年規劃投資預計超過7000億元。
數字化變電站作為建設統一堅強智能電網的基礎,2010-2015年數字化變電站系統每年將有65億元市場需求,比之前每年變電站自動化需求增長60%左右。智能調度方面,目前每年需求大約在4.5億元,預計至2013年智能調度將替代傳統調度自動化,其市場需求可達每年5億元。而用戶用電信息采集系統,預計將投資800億元初步建成"智能用戶側",智能電表的采購在未來4-5年的投資大約在400億元。
圖表 中國智能電網投資結構預測
智能電網 是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出的一個概念 又稱電網2.0版”,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雙向通信網絡的基礎上,通過先進的傳感和測量技術、先進的設備技術、先進的控制方法以及先進的決策支持系統技術的應用,實現電網的可靠、安全、經濟、高效、環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標,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勵和包括用戶、抵御攻擊、提供滿足21世紀用戶需求的電能質量、容許各種不同發電形式的接入、啟動電力市場以及資產的優化高效運行。
有資料顯示,全球智能電網市場規模在17000億美元左右,而中國智能電網潛在市場規模超過10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