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Gartner:2024年全球半導體收入增長21% 根據Gartner的最終統計結果,2024年全球半導體總收入為6559億美元,較2023年的5421億美元增長了21%。同時,英偉達超越了三星電子和英特爾,首次躍居首位。 Gartner研究副總裁Gaurav Gupta表示:“前十大半導體廠商收入排名變動的主要原因在于強勁的AI基礎設施需求以及73.4%的內存收入增長。英偉達之所以能夠躍至首位,主要在于其獨立圖形處理單元(GPU)需求顯著增長,GPU已成為數據中心AI工作負載的首選。” Gupta表示:“供需失衡引起價格大幅反彈,三星電子的DRAM和閃存收入增長,得以繼續保持在第二位。英特爾2024年的半導體收入僅增長了0.8%,原因在于其主要產品線面臨的競爭威脅正在加劇,而且英特爾未能把握AI處理需求強勁增長這一機遇。”2023-2024年全球排名前十半導體廠商收入(單位:百萬美元) 最新資訊 基于動態自適應計算引擎的MobileNetV3網絡加速器設計 現有面向高效輕量化MobileNetV3網絡的加速方法通常采用高度定制的計算引擎進行模型計算,從而限制了加速器的可擴展性使其僅適用于小型網絡或資源豐富的硬件平臺。針對此問題,提出了基于動態自適應計算引擎的MobileNetV3網絡加速器。首先,設計了局部感知區域卷積的流水線推理架構實現特征、權重的高度并行處理和緩沖調度。其次,提出全局自適應的點卷積方法優化點卷積,并結合空間探索獲得最優的參數配置以實現最大計算并行性。此外,加速器可以根據模型參數變化動態配置以適應不同場景。實驗結果顯示加速器推理速度為8 F/s,是現有方法速度的2.7倍。 發表于:2025/1/20 消息稱馬斯克成為英特爾潛在收購者之一 1月19日消息,據媒體最新爆料,英特爾已成為“某家公司”的收購目標,而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被認為是該傳聞中英特爾的潛在收購者。 發表于:2025/1/20 突發!榮耀“換帥”!趙明離職華為李健接任! 今天(1月17日),榮耀終端股份有限公司內網發布公告稱:“趙明因身體原因,向公司提出辭去CEO等相關職務,董事會經過慎重討論研究,決定尊重趙明的個人意愿,接受他的辭呈,同時決定由李健任CEO職務。” 發表于:2025/1/17 2025年新能源車市十大猜想 2025年新能源車市十大猜想 發表于:2025/1/17 躍昉科技五周年:以技術創新為引擎,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 2025年1月,躍昉科技迎來了成立五周年的里程碑。自五年前創立之初,公司便聚焦于RISC-V開源指令集架構,以打造自主可控的高端工業芯片平臺及全棧技術方案為愿景,踏上了創業之路。面對新冠疫情的肆虐、經濟環境的低迷以及行業內日益激烈的競爭態勢,躍昉科技始終堅守初心使命,以創新驅動發展,穩步推進技術突破、規模擴張和業務拓展,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和成果。 發表于:2025/1/17 本源悟空重磅宣布向60多所高校捐贈免費機時 中國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 本源悟空向60多所高校捐贈免費機時 發表于:2025/1/17 2024年全球GPU出貨量超2.51億塊 2024年全球GPU出貨量超2.51億塊,同比增長6% 值得注意的是,IDC的數據,2024年的PC出貨量同比增長1%至2.627億臺。由于GPU 的出貨量通常超過客戶端 CPU 的出貨量,因為幾乎所有用于臺式機和筆記本電腦的處理器都配備了集成的GPU,此外AMD和英偉達等公司通常每年還為PC銷售數千萬個獨立GPU,這些處理器最終進入了同樣配備集成GPU的系統。如果IDC的數據趨于準確的話,那么Jon Peddie Research 的數據是否就矛盾了呢? 發表于:2025/1/17 美國商務部再將25家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 1月16日消息,當地時間1月15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修訂了《出口管理條例》(EAR),發布兩項最終規則,將25家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 這些中企主要包括中國“大模型六虎”之一智譜旗下10個實體、AI芯片設計企業算能旗下約11個實體(含一家新加坡分公司),以及哈勃投資的光刻機企業科益虹源等。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美國首次將中國大模型公司列入實體清單。 發表于:2025/1/16 恩智浦6.25億美元收購TTTech Auto以強化SDV能力 1 月 15 日消息,恩智浦 NXP 荷蘭當地時間本月 7 日宣布已同 TTTech Auto 達成最終協議,計劃以 6.25 億美元(當前約 45.86 億元人民幣)的現金收購這家奧地利汽車中間件企業,強化自身在 SDV 軟件定義汽車領域的實力。 發表于:2025/1/16 臺積電美國工廠被曝缺乏封裝能力 1 月 15 日消息,位于亞利桑那州的臺積電工廠即將開始大規模生產其首款美國制造的蘋果 A 系列芯片。 發表于:2025/1/16 ?…3132333435363738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