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最新文章 厲害了!中國航天發個月球快遞賺300億,只是順帶做個副業 并且在關于我國這一個月球探測器上最近有的一件大的喜事,那就是我們和阿聯酋之間簽訂了相關的航天合作協議。 發表于:2022/10/19 “星鏈”之運營密碼 馬斯克日前宣布,“星鏈”衛星網絡服務的全球用戶達到100萬。同時,“星鏈”衛星也已經發射升空3400余顆,服務范圍已經覆蓋包括南極洲在內的全球各大洲,對海上、空中的服務也即將全面鋪開,真正實現全球應用。從2019年5月首次發射,“星鏈”在不足3年半的時間里從無到有,其建設與應用取得的飛速發展,與其高效的運營具有緊密關系。 發表于:2022/10/18 發射流程再縮短 長二丁火箭成功發射遙感三十六號衛星 10月15日凌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遙感三十六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本次發射的遙感三十六號衛星分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八院抓總研制。 發表于:2022/10/18 中國商業航天出現創新實力派 由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抓總、中科宇航公司參與研制的我國當前最大的固體運載火箭——“力箭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首飛,將六顆衛星送入5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在此之前,中國商業航天火箭太陽同步軌道的運力均在1噸以下。在國外商業火箭通過一次發射就能實現衛星星座組網的背景下,太陽同步軌道運力達1.5噸的“力箭一號”的首飛成功無疑極具意義。而該型火箭在快速響應、精確入軌、無依托發射等方面所取得一系列的技術突破,也進一步拓展了中國的太空應急發射能力,為中國固體運載火箭技術的發展提供更多可能性。針對相關話題,《環球時報》近日專訪了中國最大固體火箭研制團隊。 發表于:2022/10/18 廣州,一座航天大城正在悄然崛起 2021年,全球航天產業收入已達6000多億美元,其中商業航天占比高達80%,商業航天產業已經成為世界發達國家追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發表于:2022/10/18 創新突破 為高質量發展貢獻航天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5月2日給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空間站建造青年團隊的回信中指出,“從天宮、北斗、嫦娥到天和、天問、羲和,中國航天不斷創造新的歷史”。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航天人創造了以北斗三號全球組網、嫦娥五號采樣返回、天問一號一次實現“繞、著、巡”為代表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中國奇跡,全面開啟了航天強國建設新征程,為進一步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提供了強大戰略支撐。 發表于:2022/10/18 華為、蘋果入局,全球星鏈競賽開場 在今年(2022年)之前,衛星通訊還是個小眾的領域。直到9月2日華為余承東透露華為Mate 50將推出“向上捅破天”的全新通信技術,一夜之間,衛星通訊成了輿論熱議話題。 發表于:2022/10/18 中國航空航天:突破封鎖,開始領跑 中國航空航天:突破封鎖,開始領跑 發表于:2022/10/18 基于坐標標定的北斗RTK和UWB變電站聯合定位方法 變電站復雜環境對定位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提出一種聯合定位方法,結合室外區域北斗RTK高精度定位和室內UWB超寬帶定位各自的優勢,設計一種聯合定位方法,并通過標定參考點,求解出室內UWB基站的絕對坐標,使得室內定位和室外定位統一到同一個坐標體系下,在過渡區域采用越區切換準則實現兩種系統的平滑過渡。通過在變電站實地測試,表明提出的定位方法能夠在室內外復雜環境下實現穩定定位,且定位精度良好,滿足變電站日常工作的定位要求。 發表于:2022/10/12 基于故障樹的復雜航天系統故障預測方法 針對航天數據處理中心運控管理系統長期不間斷高可靠運行要求,采用了基于規則和故障樹分析的故障預測方法,設計了航天數據處理中心運控管理系統的故障預測分系統。首先提出了航天數據處理中心軟硬件故障診斷分系統架構;其次設計了可視化故障樹和規則相結合的推理方法,實現了基于故障樹和規則的系統故障診斷;然后在故障診斷的基礎上,通過趨勢預測方法的歷史數據學習結合人工手段,選擇預測方法進行故障預測;最后通過預測結果與實測數據比對,驗證了方法的可用性和有效性,并通過系統應用,有效地提前避免了系統故障的出現。 發表于:2022/10/12 胚胎電子系統及其故障自檢測自修復研究 胚胎電子系統是模擬生物細胞組織結構和生長機制而設計的一種新型仿生硬件系統。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故障容錯能力,能有效地提高電子裝備在復雜應用環境中的可靠性,在航空航天、深水探測、電磁對抗等應用領域具有重要價值。近年來,關于胚胎電子系統的研究主要圍繞胚胎陣列結構設計、分化設計和可靠性等問題展開,取得了豐富的成果。首先介紹了胚胎電子系統國內外研究現狀,并對目前胚胎電子系統的主要結構、自檢測技術和自修復技術關鍵技術進行了歸納總結,最后在現有研究基礎上,分析了胚胎電子系統故障自檢測和自修復技術研究存在的主要瓶頸及未來的研究方向。 發表于:2022/10/12 多頻雙圓極化北斗天線設計 設計了一款應用于北斗導航系統的新型小型化圓極化天線。天線采用多層層疊結構設計輻射單元和饋電網絡,將B3頻段、B1頻段、L頻段、S頻段集成為一個單元。上層天線采用單饋切角形式,實現S波段的右旋圓極化,中間層采用3 dB定向耦合器饋電分別實現B1和L的右旋和左旋圓極化,底層采用威爾金森功分器雙饋實現B3的圓極化,天線尺寸僅60 mm×60 mm×21.6 mm。仿真結果和實測結果指標均滿足北斗導航系統對天線性能的要求。 發表于:2022/10/12 美國“龍”飛船載美日俄宇航員飛赴國際空間站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載人“龍”飛船5日從佛羅里達州發射升空,搭載美日俄4名宇航員飛往國際空間站。 發表于:2022/10/6 長征六號甲遙二火箭已于 9 月下旬進場 IT之家 10 月 6 日消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今日發文,闡述了中國航天科技工作者在假期中的堅守和奮斗。據介紹,目前中星 19 號衛星已進場,八院試驗隊正為西昌下一次發射做準備,他們以此向新中國 73 周年華誕獻上祝福。 發表于:2022/10/6 聯播+|和總書記一起感悟偉大航天精神 聯播+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經過幾代航天人的接續奮斗,我國航天事業創造了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為代表的輝煌成就,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積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發表于:2022/10/5 ?…4748495051525354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