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最新文章 首架空客“超級大白鯨”運輸機下線 首架空客全新“超級大白鯨”(BelugaXL)運輸機于本月在法國圖盧茲的總裝廠房中完成機身結構整合。 發表于:1/25/2018 波音787-10夢想飛機獲準進入商業運營 波音1月23日宣布787-10夢想飛機獲得了美國聯邦航空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修訂證書,為這種機型投入商業運營掃清了道路。 發表于:1/25/2018 航天遙感器的能力是如何來的 “千里眼”是中國的一個神話人物,人們常把高分辨率航天相機比喻成千里眼。其實,航天用的可見光遙感相機,從原理上講,和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照相機沒有本質的區別。理論上講,加長焦距,加大通光口徑,就可以提高相機的成像分辨率和成像清晰度。但是,要在幾百乃至上千千米的距離上獲得高清晰度的地面照片,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現代先進的航天遙感相機,焦距都在幾米到十幾米,通光口徑很大,幾米粗的主鏡頭就像大炮筒子。制造這類龐然大物,需要眾多現代高科技的完美結合,包括光學、材料、器件、電子學和高精密的制造工藝等,因此是一個國家高科技水平的象征。 發表于:1/24/2018 航天遙感是怎么誕生的 航天遙感起因于火箭的應用。1912年,德國人摩爾發射了一枚火箭,將一架 200毫米 × 250毫米的照像機帶到 790米的高空攝影。1946~1950年間,V-2火箭在美國的新墨西哥洲的白沙發射場多次進行實驗,將小型化的照像機推向160~320公里的空中進行攝影,使航天遙測得到了初步發展。這時的像片粗略,但顯示了航天遙感的潛在價值。 發表于:1/24/2018 什么是衛星的有效載荷? 直接執行特定衛星任務的儀器、設備或分系統就是衛星的有效載荷。有效載荷的種類很多,即使是同一種類型的有效載荷,性能差別也很大。 發表于:1/24/2018 什么是航天遙感 航天遙感利用裝載在航天器上的遙感器收集地物目標輻射或反射的電磁波,以獲取并判認大氣、陸地或海洋環境信息的技術。各種地物因種類和環境條件不同,都有不同的電磁波輻射或反射特性。感測并收集地物和環境所輻射或反射的電磁波的儀器稱為遙感器。航天遙感能提供地物或地球環境的各種豐富資料,在國民經濟和軍事的許多方面獲得廣泛的應用,例如氣象觀測、資源考察、地圖測繪和軍事偵察等。航天遙感是一門綜合性的科學技術,它包括研究各種地物的電磁波波譜特性,研制各種遙感器,研究遙感信息記錄、傳輸、接收、處理方法以及分析、解譯和應用技術。航天遙感的核心內容是遙感信息的獲取、存儲、傳輸和處理技術。 發表于:1/24/2018 微波遙感的特點 微波遙感是20世紀后期發展起來的新一代先進航天遙感技術。 發表于:1/24/2018 慣性制導 慣性制導是利用陀螺儀和加速度表組成的慣性測量裝置測量導彈的運動參數,控制其按預定路線飛行的一種制導方式。整個制導系統由慣性測量裝置、計算機和執行機構等組成。慣性測量裝置測出導彈運動參數的變化,計算機根據實時測得的數據、發射前輸入的初始條件和重力影響等數據, 算出導彈的實際飛行速度、航向、姿態和坐標,并將這些數據與制導程序要求的預定值進行比較,根據偏差大小產生相應的制導指令,執行機構根據制導指令控制導彈沿正確的路線飛行。 發表于:1/24/2018 從太空技術中尋覓未來能源應用 當人類第一次擁有離開地球探索太空的能力時,我們對于了解地球以外物體以及探索太空的渴求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而愈發的強烈起來。與此同時,當人類所發現的宇宙空間越來越大,我們渴望飛向更遠太空的夢想也隨之而來。 發表于:1/24/2018 神秘的“金星”和有趣的“金星凌日” 據天文專家介紹,近距離接觸太陽的金星,接受的陽光比地球多了一倍,籠罩金星的厚密云層將大約75%的陽光反射到空間,使它變得光彩奪目。 發表于:1/24/2018 空間天氣四大“殺手” 正如人們的生活受到自然界的風霜雨雪影響一樣,靜謐的太空也有著變幻莫測的“空間天氣”。空間天氣災害可使航天器提前失效乃至隕落,通信中斷,導航、跟蹤失誤,危害宇航員身體健康。近日,中國氣象局衛星氣象中心空間天氣室主任張效信解讀了空間天氣中的四大“殺手”。 發表于:1/24/2018 太空武器——上帝之杖 據美國《防務新聞》周刊網站報道,美軍目前已開始研制一種名為“上帝之杖”的太空武器。該項目計劃依托太空平臺搭載大量直徑30厘米、長6.1米、重100公斤的鎢、鈦或鈾制成的金屬棒,這些高密度的金屬大棒可在衛星制導下,利用小型火箭助推和自由落體產生的巨大動能,可在任何時間對地球上任何地區的高價值戰略目標實施快速、精確打擊。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上帝之杖”從太空發射后,不依靠任何彈藥,完全依賴動能撞擊來對目標產生破壞力,但攻擊效果卻堪比核武器,能毫不費力地摧毀大型建筑群和幾百米深的地下掩體,而且還不會產生輻射。美軍希望把“上帝之杖”打造成為未來空間對地作戰的“殺手锏”,進而取代令人聞之色變的核武器,成為軍事領域新的戰略級威懾力量。 發表于:1/24/2018 太陽風暴對地球的影響 目前,太陽活動已經逐漸進入第24太陽活動周高年,劇烈的太陽爆發事件逐漸增加。太陽風暴的主要物質來源是太陽表面釋放出的氣體和帶電粒子流。這些粒子攜帶的能量驚人,通常會以每小時幾百萬公里的速度向地球襲來。科學家認為,太陽風暴會對地球造成以下幾種影響。 發表于:1/24/2018 魏奉思:空間天氣學基礎問題解答(上) 千百年來,人們就知道,狂風暴雨、電閃雷鳴、洪澇、水旱,地球上這些惡劣的天氣變化給人們的衣、食、住、行和生產活動帶來災難。地球20-30公里以上的高空,甚至千萬公里的空間(或稱太空),也存在惡劣的空間天氣變化。例如,當太陽上高溫、高超音速的物質噴發所形成的太陽風暴吹過地球,有時會使衛星失效、提前隕落、通信中斷、導航、跟蹤失誤、電力系統損壞以及人的健康與生命帶來嚴重危害,卻是近2-30年來才逐步認識到的新事實。 發表于:1/24/2018 魏奉思:空間天氣學基礎問題解答(下) 當今,空間天氣學正處在一個世界范圍內起步的階段,許多國家的科學家和政府部門都十分關注空間天氣學的發展和建立。如何有效地推動空間天氣學的發展呢?它涉及如下五個基本問題。 發表于:1/24/2018 ?…169170171172173174175176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