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方案 專為中國光伏市場定制,普發真空正式發布S1800CN羅茨泵[電源技術][工業自動化] 2023年6月2日,上海——作為全球領先的真空技術和泄漏檢測解決方案供應商,普發真空在圓滿落下帷幕的第十六屆(2023)國際太陽能光伏與智慧能源(上海)大會暨展覽會(以下簡稱 “SNEC展會” )隆重發布其全新產品S1800CN多級干式羅茨泵。作為普發真空在中國光伏市場的一次重要布局,這款羅茨泵專為太陽能 PECVD、LPCVD應用而設計。相較于其他羅茨泵產品,S1800CN在優化氮氣吹掃回路設計、優化氮氣吹掃流量傳感器設計和優化水冷卻回路設計方面進行了全面的改進,實現更高效、更可靠和更高性價比的真空應用。 發表于:2023/6/14 22:50:00 卷積神經網絡的硬件轉換:什么是機器學習?——第三部分[人工智能][物聯網] 本系列文章由三部分組成,主要探討卷積神經網絡(CNN)的特性和應用。CNN主要用于模式識別和對象分類。作為系列文章的第三部分,本文重點解釋如何使用硬件轉換卷積神經網絡(CNN),并特別介紹使用帶CNN硬件加速器的人工智能(AI)微控制器在物聯網(IoT)邊緣實現人工智能應用所帶來的好處。系列文章的前兩篇文章為《卷積神經網絡簡介:什么是機器學習?——第一部分》和《訓練卷積神經網絡:什么是機器學習?——第二部分》。 發表于:2023/6/14 22:35:00 R&S在GCF認證的5G RedCap一致性測試用例數量上處于優勢地位[測試測量][物聯網] 近期,在GCF CAG第74次會議上,羅德與施瓦茨基于R&S CMX500一體化信令綜測儀和R&S TS8980一致性測試系統成功認證了5G RedCap(輕量化終端)測試用例,全球認證論壇(GCF)已經在其設備認證計劃中啟用相應的工作項目。物聯網芯片組、調制解調器和終端設備的制造商以及認證實驗等,現在可以使用久經考驗的羅德與施瓦茨解決方案,來測試387個5G RedCap測試用例,該方案可覆蓋產品從早期研發到型號合規一致性認證測試的所有階段。 發表于:2023/6/14 22:26:25 Wi-Fi 6® 鮮為人知的功能如何幫助您放心連接物聯網設備[通信與網絡][物聯網] 從簡單的家用血壓監測儀到公司的設備網絡和整個公用事業電網,Wi-Fi® 在當今許多領域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甚至是備受期待。通過使用 Wi-Fi,房主可以安全可靠地控制智能烤箱、電動汽車充電站或灑水系統,從而節約時間和能源。樓宇管理員能夠實現遠程照明和空調系統,以此來節約資源、提高舒適度和減少開支。電網運營商可以通過無線方式檢測并解決與維護、電能分配和安全相關的問題。 發表于:2023/6/14 16:47:01 智者避危于無形,如何讓您的電子系統實現可靠的安全認證?[嵌入式技術][安防電子] “蓋明者遠見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無形,禍固多藏于隱微而發于人之所忽者也。”兩千年前大辭賦家司馬相如提醒漢武帝注意安全的勸諫語,對于世界日趨多元紛繁的今天,這樣的安全提醒依然言之諄諄。在信息化與數字化的時代,安全的概念已經遠超兩千年前的人身安危與財產安全的范疇。信息與數據的安全,成了涉及現代社會方方面面的更廣泛安全主題。 發表于:2023/6/13 8:43:50 高速數字接口測試,讓容限測試更高效[測試測量][物聯網] 數字電路和接口在越來越高的時鐘頻率下的表現非常類似于模擬電路。所以,為了確保新設計方案和重新設計的方案中接口的質量,必須引入新的測量方法和測量設備。 發表于:2023/6/13 8:33:00 先進的系統控制FPGA為您帶來全新可能[人工智能][物聯網] 在過去的幾年里,我們見證了人工智能模型的革命性發展,尤其是隨著市場上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興起(如OpenAI的ChatGPT、谷歌的Bard和其他每天都在推出的新模型),這種發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迅猛。AI模型包括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和其他工作類型,這些任務將推動AI的進一步發展,但這也需要系統基礎設施跟上步伐,因為系統控制復雜性與日俱增,同時對存儲容量、系統控制接口速度和帶寬要求也不斷增長。 發表于:2023/6/13 8:15:33 e絡盟發售Analog Devices最新電源產品[電源技術][汽車電子] 中國上海,2023年5月30日 – 安富利旗下全球電子元器件產品與解決方案分銷商e絡盟新增來自Analog Devices(ADI)的最新系列電源產品,包括業界唯一一款6A汽車降壓-升壓轉換器。這些全新高性能電源管理 IC 和轉換器采用了領先的設計和封裝技術,滿足了嚴格的電源要求,具有出色的功率密度、超低噪聲技術及卓越的可靠性,可確保系統以最佳效率運行,并降低了采購成本。 發表于:2023/6/12 23:44:28 了解CAN收發器及如何驗證多節點CAN系統的性能[通信與網絡][工業自動化] 本文介紹了評估“控制器局域網”(CAN)收發器的正確系統級測試方法。通過展示在多CAN節點系統中執行不同CAN節點之間的數據傳輸時如何避免實際數據傳輸問題,解釋了此種測試方法的優越之處。閱讀本文后,讀者將對CAN系統有更好的了解,并能夠為特定的多節點CAN系統選擇合適的CAN收發器。 發表于:2023/6/12 23:12:00 線邊緣粗糙度(LER)如何影響先進節點上半導體的性能[EDA與制造][消費電子] 由后段制程(BEOL)金屬線寄生電阻電容(RC)造成的延遲已成為限制先進節點芯片性能的主要因素[1]。減小金屬線間距需要更窄的線關鍵尺寸(CD)和線間隔,這會導致更高的金屬線電阻和線間電容。圖1對此進行了示意,模擬了不同后段制程金屬的線電阻和線關鍵尺寸之間的關系。即使沒有線邊緣粗糙度(LER),該圖也顯示電阻會隨著線寬縮小呈指數級增長[2]。為緩解此問題,需要在更小的節點上對金屬線關鍵尺寸進行優化并選擇合適的金屬材料。 發表于:2023/6/12 22:49:00 ?…4344454647484950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