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網最新文章 中國氫燃料電池無人機亮相:續航世界第一! 2月19日,第十三屆阿布扎比國際防務展在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正式拉開帷幕,此屆防務展有多家中國企業參展。 發表于:2/22/2017 格羅方德成都建廠背后,臺積電失去的不僅人才那么簡單 據說中國政府官員認為,臺積電(TSMC)應該會感受到痛苦,損失不一定是在技術方面,而可能是人才──不過這并不直接與Globablfoundries的成都新廠投資案相關,中國政府官員們相信,臺積電將會因為中國各界(包括GloFo投資案)對晶圓廠的投資而受到更廣泛的沖擊。 發表于:2/21/2017 海爾工廠“換道超車”,靠物聯網撬開智能制造新大門 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接受記者采訪時,分享了海爾對于智能制造的獨到理解以及海爾集團的未來愿景。 發表于:2/21/2017 搶工作還要交稅,機器人:比爾蓋茨!我跟你沒完 機器人搶占人類工作已經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但大多數人只是一個勁的擔心,沒人能站出來找到較好的解決方案。作為科技界元老,蓋茨對該問題有著自己獨特的看法,他認為政府應該向使用機器人的公司征稅,此舉至少能暫時緩解自動化對就業市場的沖擊,這部分稅收還能幫助失業者找到新的就業機會。 發表于:2/21/2017 逐鹿動力電池市場 誰執牛耳? 環顧全球態勢,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發展的一種趨勢。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總銷量達到50.7萬輛,而據樂觀預計,2017年有望沖擊80萬輛的目標,新能源汽車市場前景十分廣闊。而瞄準這一風口,傳統車企正緊鑼密鼓地布局著,不少互聯網公司也不落其后積極謀劃。 發表于:2/21/2017 傳感器有望挑戰更小尺寸,全因這個技術 系統工程師在開發復雜的電子產品,例如傳感器和傳感器接口應用時,他們所面臨的重大挑戰為更小的外形尺寸、杰出的功能、更佳的效能及更低的物料列表成本(BoM)。 設計者可以采用具有較高整合密度的較小制程節點來縮減晶方尺寸,同時也能使用先進的封裝技術來實現系統小型化。 發表于:2/21/2017 索尼圖像傳感器要增產,背后靠中國企業買單? 索尼將在3月之前對全球市占率居首的圖像傳感器進行增產。 包括外部委托企業的產量在內,索尼計劃將月產量提高至約8萬枚以上(按300毫米晶圓換算),相較于2016年秋季的7.3萬枚增產約10%。 以此應對中國企業不斷增加的面向智能手機等的圖像傳感器需求。 發表于:2/21/2017 數字電源轉換為什么會“失寵”? 由于電子系統變得越來越復雜——每個處理器需要多達 5 個電壓軌,而每個印刷電路板又具有多個處理器,因此電源復雜性增加了。諸如跟蹤、排序與邊際檢查以及電壓軌上低至 0.9V 的嚴格穩壓要求使得電源專家們認為數字電源是解決上述這些問題的有效的替代解決方案。 發表于:2/20/2017 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規劃獲批 智能電網起飛 就在申奧成功前兩日,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河北省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明確提出建立國際領先的“低碳奧運專區”,鼓勵企業以混合所有制方式投資局域智能電網建設。蓄力已久的智能電網建設有望進入規模化快速發展期 發表于:2/20/2017 中國智能電網基本特征及技術進展 智能電網以集成高速雙向通信網絡為基礎,利用多種高新技術和先進設備,能夠真正實現電網的安全、高效、穩定、環保、經濟性,是今后的發展趨勢。我國智能電網應用時間較短,優勢也未能得到充分發揮,前景廣闊還需進一步研究。 發表于:2/20/2017 快充標準要統一了,這些市面常見方案你知道嗎? 智能手機已成為生活中的常用必備品,購物、交友、游戲樣樣都離不開它,但隨著手機大屏化、輕薄化發展,手機電池電量越發顯得捉襟見肘,快充技術的普及開始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 何為快充? 發表于:2/20/2017 IBM研發新式采光器 太陽能采集效率提高10倍 蘇黎世研究中心和Airlight Energy公司聯手打造一種新“高聚光型太陽能熱系統”,透過采用微流體水冷技術與商用的三結太陽能電池,能夠讓高聚光型太陽能電池的輸出效率提高十倍之多。 發表于:2/19/2017 智能電網未來商機無限 亟待打破技術制約 “十二五”期間,我國電力行業投入6.1億元,這極大地促進了我國智能電網的發展,未來的智能電網將商機無限。 發表于:2/19/2017 中國與歐盟太陽能之爭出現轉機 德國經濟部的一位新聞發言人周一稱,中國不會對原產于歐盟的太陽能級多晶硅征收進口關稅。這意味著歐盟與中國也許已為太陽能爭議達成協議 發表于:2/19/2017 TI創新系統解決方案支持面向未來的高穩健智能電網部署 10 月 21 日,北京訊——日前,全球實施和維護智能電網的首選系統供應商德州儀器 (TI) 在阿姆斯特丹舉行的 2013 年歐洲表計國際展覽會(European Utility Week) 上宣布發布創新技術,進一步推進其為智能電網提高智能性的一貫承諾。該最新技術可幫助智能電網開發人員構建適用于智能儀表、電網基礎設施以及通信系統的新一代產品,充分滿足智能家庭與物聯網 (IoT) 等應用需求。 發表于:2/18/2017 ?…228229230231232233234235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