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網最新文章 OFDM低壓電力線通信系統的符號同步及其FPGA實現 為采用FGPA技術可靠實現基于G3-PLC協議的OFDM電力線通信系統的符號同步,推導了符號同步偏差對G3-PLC系統性能的影響。針對傳統符號同步算法存在的算法復雜、FPGA實現困難等缺點,根據G3-PLC系統的幀結構,提出了基于訓練序列的新的符號同步算法。仿真結果和FGPA實現效果表明,該算法不僅能夠有效地實現G3-PLC系統的符號同步,而且運算量小,硬件資源消耗少。 發表于:8/30/2018 電源模塊防浪涌電路該如何設計 由于電源模塊應用的場合也越來越廣,應用場合錯綜復雜,電源模塊的輸入端時常會伴隨浪涌沖擊,若超過本身模塊能抗的浪涌電壓,模塊會損壞失效,導致系統的異常,為保證系統的可靠性,電源的前端防浪涌電路如何設計? 發表于:8/30/2018 中電聯與日本電動汽車用快速充電器協會合作 018年8月28日上午,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中電聯)與日本電動汽車用快速充電器協會(CHAdeMO)合作諒解備忘錄簽約儀式在京舉行,中電聯常務副理事長楊昆與CHAdeMO會長志賀俊之共同簽約。根據協議,雙方將在充電設施國際標準化方面開展溝通和協調,重點推進電動汽車大功率充電領域的合作,標志著電動汽車超快速充電掀開新的篇章。 發表于:8/29/2018 中國智慧城市建設需求大動力足 英中小企業迫切來華尋機會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資源匱乏、氣候變化、人口老齡化等問題日漸顯現,包括中國和英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都將探索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提上議程。 發表于:8/29/2018 綜合能源服務的萬億市場開啟 售電如何把握先機? 隨著電力體制改革及能源互聯網的深入推進,綜合能源服務被越來越多的提及。 發表于:8/29/2018 電力行業破壟斷擴開放加速落地 《關于推進電力交易機構規范化建設的通知》(下稱《通知》)正在內部征求意見,其核心內容是推進電力交易機構股份制改造,要求2018年12月底前完成北京、廣州電力交易中心和各省(區、市)電力交易中心的股份制改造工作,社會股比不得低于20%,并鼓勵按照社會資本持股超過50%以完善產權結構。 發表于:8/29/2018 特高壓交流環網是怎么形成的 GIL管廊工程有哪些特點? 8月21日,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交流特高壓輸變電工程蘇通GIL綜合管廊工程盾構隧道貫通。蘇通GIL綜合管廊工程,是目前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技術水平最先進的超長距離GIL創新工程,同時為國內在跨江、跨海、城市人口密集地區建設輸電通道提供了全新解決方案。 發表于:8/29/2018 再生能源從技術空白到產業化規模發展 改革開放4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事業伴隨著經濟的發展逐步成長壯大,形成了全面發展的可再生能源開發格局。40年來,中國可再生能源產業以風電、光伏為重點,兼顧地熱、潮汐、生物質等多種形式,實現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跨越式發展,走過了一條不平凡的成長之路。 發表于:8/29/2018 一帶一路”能源合作成效顯著 周邊國家高度重視 能源合作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領域之一。5年來,在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共同努力下,能源合作領域不斷拓展、規模不斷擴大、質量不斷提升,“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已成為各方開展能源合作新的重要平臺,為各方共同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發表于:8/28/2018 特高壓“入地”穿越長江 輸電通道首次采用GIL技術 在巨型盾構機的緩緩切割下,隨著最后一塊巖壁的掉落,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交流特高壓輸變電工程蘇通GIL綜合管廊隧道日前成功貫通。這是世界上首次在重要中采用特高壓GIL技術,技術的突破為建設輸電通道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具有重大的示范意義和廣闊的應用前景。 發表于:8/28/2018 基于智能配電終端的分布式供電恢復方法 本文在處理包含DG的供電恢復過程中,對DG控制策略做了一定的簡化處理,在下一步的研究工作中需要充分考慮DG控制策略差異性對供電恢復過程的影響,尤其需要考慮DG具備一定無功輸出能力時對電壓約束條件的影響。 發表于:8/28/2018 廣西打出電價降價組合拳:平均降10%! 為切實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8月17日,廣西物價局下發《廣西壯族自治區物價局關于第三批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有關事項的通知》(桂價格〔2018〕78號),符合條件的工商業企業用電價格每千瓦時平均降低2.95分,這讓工商業企業再次享受到電力體制改革帶來的“紅利”。 發表于:8/28/2018 內蒙古電網數字化試驗落地 未來電網智能化突顯 蒙古武川縣高壓變電站,位于距離呼和浩特兩小時車程的高原偏僻地帶,占地面積132.3畝。 發表于:8/27/2018 新能源消納逐步打破“省間壁壘” 棄風棄光問題改善 由于歷史原因,我國電力交易形成了“省為實體”的格局,一個省份為了保障本省份的就業、稅收,往往不愿意接收外來電力,這一現象被業界稱為“省間壁壘”。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推進和電力交易市場機制的完善,在東西部省份之間電力交易日益增多。越來越多的交易品種、越來越高的交易頻次吸引著眾多市場參與者,“省間壁壘”正在逐步打破,“棄風棄光”問題得到了改善—— 發表于:8/27/2018 儲能常見運用場景及收益模式淺析 我們以為,儲能技術的發展,其場景的運用及價值的挖掘應當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為單一收益模式,是指僅考慮現有機制體制帶來的投資收益,不考慮機制體制不涵蓋的其它間接收益,該方法簡單,但與儲能實際價值偏差較大,例如分時電價管理的場景模式,電廠調頻等;第二層次為系統價值模式,是指考慮儲能在電力系統內的所有收益,考慮儲能的系統價值,但不考慮儲能的社會效益,如減排、提高基礎設施利用率等,該方法更能反映儲能的實際價值,例如儲能的需求側響應等;第三層次為綜合效益模式,是指以區域能源系統為研究對象,通過比較該系統中有無儲能兩種情況下的生產運行成本以及社會效益的不同來計算儲能的收益,該方法能夠更全面體現儲能的實際價值,是儲能經濟性研究的必然趨勢,目前尚無對應儲能綜合效益模式的經濟收益模型,這個層次的發展將與社會綜合能源利用結合起來,例如未來的能源互聯網模式下的交通、電力與燃氣網的互聯模式,碳交易模式等。 發表于:8/27/2018 ?…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