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電子最新文章 生物醫療材料與3D打印技術完美集合 生物醫用材料指的是用于醫療上能夠植入生物體或與生物組織相結合,而對生物體組織不會產生不良影響的材料。3D打印技術,即快速成型技術的一種,它是一種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配合機械制造和材料科學,使材料在液態或是氣態時直接固化成所需結構。 發表于:7/19/2017 日本借深度神經網絡破譯人類思維 人工智能走近大腦 外媒稱,日本研究人員已經成功借助人工智能破譯了人類的思維和想象,從而在理解人類思想及其背后的大腦機制領域獲得了重大突破。 發表于:7/18/2017 精準醫學正火 機會與挑戰兼具 精準醫學或許目前看來還有些不切實際,但確實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Healthcare IT News報導,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量化生物科學中心負責人Ross Wilson表示,未來基礎照護和基因定序變得非常重要,它們將會判斷哪些病患可以受惠于基因定序。 發表于:7/18/2017 ContinYou以物聯網技術協助監控突發型病患 挪威新創公司ContinYou開發外觀像手表似的穿戴式裝置Contact,用于監控病患平常的生理數據像是脈搏、體溫、血氧濃度及移動等,能夠確實有效地幫助病患預防心臟病及其他健康疾病。 發表于:7/18/2017 美軍方砸重金研發植入式“腦芯片” 近日,美國國防部公布了一項投資6500萬美元的“腦芯片”計劃,希望研究人員開發一種腦機接口,讓人腦與計算機直接相連,為戰士提供“超級感受”。英國《每日郵報》、美國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光譜》雜志等多家外媒關注了此事。 發表于:7/18/2017 Nature:強!利用智能手機計算步數揭示肥胖線索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智能手機追蹤全球數十萬人的活動水平,取得一項有趣的發現:在肥胖很少的國家,人們通常每天行走相類似數量的步數。但是經常行走的人與很少行走的那些人之間存在的較大差距與更高水平的肥胖相一致。相關研究結果于2017年7月10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Large-scale physical activity data reveal worldwide activity inequality”。 發表于:7/18/2017 恩智浦攜手Widex推出業界最佳能效比的無線音頻助聽器 近日,恩智浦半導體(納斯達克代碼:NXPI)和全球領先的助聽器制造商之一Widex宣布攜手合作,共同開發和測試恩智浦NxH2003藍牙低功耗(BLE)音頻SoC,并將其集成到Widex BEYOND?助聽器中。 發表于:7/18/2017 醫療器械產品的人機界面設計 雖然不當的醫械產品設計并不總是和醫械產品相關失誤聯系在一起的。對用戶的研究表明,缺乏足夠的培訓占此類失誤 原因的70% 到90% 發表于:7/17/2017 醫療成像算法的可擴展平臺及趨勢 本文探討了醫療成像算法的當前趨勢、成像模式的融合和實現這些算法的可擴展平臺。現場可編程門陣列為可擴展CPU平臺提供數據采集和協處理支持,使得更復雜的成像成為可能。 發表于:7/17/2017 便攜式超聲波系統的設計方案 隨著世界人口的不斷飆升,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全球范圍內醫療診斷及護理設備的需求持續上升,尤其是對計算機斷層掃描儀、磁共振儀、高檔超聲波診斷儀器等高端醫療電子產品需求的快速增長,有力帶動了全球醫療電子市場規模的擴大。 發表于:7/17/2017 血液透析裝置的安全防護分析 血液透析療法是針對腎衰竭患者進行的新療法。目前,血液透析療法也是國內外應用最廣的治療腎衰竭的方法,但因其治療對象多為危重患者,而且治療過程風險高,出現任何一個小故障都有可能引起嚴重的醫療事故,所以血液透析裝置的安全防護要求極高。 發表于:7/17/2017 醫學中不同數字成像方法--數字X射線、磁共振成像(MRI)和超聲波系統分析 21 世紀數字成像技術的出現給我們帶來優異的診斷功能、圖像存檔以及隨時隨地的檢索功能。自 20 世紀 70 年代早期醫學成像數字技術出現以來,數字成像的重要性得以日益彰顯。半導體器件中混合信號設計能力方面的一些新進展,讓成像系統實現了史無前例的電子封裝密度,從而帶來醫學成像的巨大發展。 發表于:7/17/2017 醫療電子中電源的選擇與應用 當今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現代醫療器械得到了飛速發展,特別是直接與人體相接觸的電子儀器,除了對儀器本身性能的要求越來越高外之外,對人體安全方面的考慮也越來越備受關注。 發表于:7/17/2017 醫用檢驗儀器的維修經驗及技巧探討 醫用檢驗儀器是個多學科跨行業的產物,需要廣泛的知識和技術,由于大量機械裝置,氣動裝置,大量步進馬達和傳感器的采用使電路設計及集成電路的選擇也越來越復雜,電路板設計越來越緊湊。 發表于:7/16/2017 基于雙向數字式微型無線內窺鏡系統技術 本文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數字化的雙向微型無線內窺鏡系統, 該系統具有可實時觀察病人消化道圖像、全消化道檢查、提供三維深度圖像數據等功能。 發表于:7/16/2017 ?…23223323423523623723823924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