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電子最新文章 新版KMF:為家用醫療設備的額外安全防護措施而設計的絕緣設備 SCHURTER擴大了電源輸入模塊系列產品,推出了不帶接地插頭的版本,用于防觸電保護II類雙重絕緣應用。KMF電源輸入模塊因其緊湊的封裝設計和較高性能,已經廣泛用于保護I類設備。新版保護II類產品非常適合用于家用醫療設備,家用醫療設備的醫療規范規定使用防觸電保護II類設計。 發表于:6/26/2018 微創技術:能夠更好的發現和治療,癌癥患者的福音 據報道,由于化療、放療以及手術費用昂貴,還會造成免疫系統功能退化,而且還不適用于所用癌癥患者,美國普渡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了一種微創技術,可以幫助醫生更好地發現和治療癌細胞、組織和腫瘤,而不會對附近的健康細胞造成影響。 發表于:6/26/2018 AI輔助生殖或將成為醫療領域的黑馬 老齡化,人口紅利優勢逐漸縮小,勞動力成本大幅上升描繪出了一幅刺激中國人生殖的宏觀圖景。但13年開放的單獨二孩政策,并沒有收到實際的效果。于是,2016年,單獨二孩政策變成了全面二孩政策。智能醫療一直在風口上,而AI輔助生殖的點子卻仿若蒙塵。在巨大的經濟社會壓力之下,輔助生殖這匹醫療黑馬也是時候奔騰起來了。 發表于:6/26/2018 小狗除螨儀 開啟健康“沒螨”新生活 夏季除了天氣炎熱之外,還有就是空氣潮濕。這對于居家生活中常見的螨蟲來說,夏季正是繁殖滋生的最佳時機。螨蟲不僅會對皮膚造成影響,而且還會引起各種過敏癥狀,對身體健康造成極大影響。螨蟲特別喜歡棲息在溫暖潮濕的地方,尤其是床褥、沙發等人類長期接觸的地方。而且這些地方清理起來也十分耗時耗力,想要進行深度清潔就更麻煩了。所以,選擇一款高效便捷的除螨儀,才是夏季除螨的最佳方式。 發表于:6/26/2018 Atmel提供先進MCU:產品定位特別針對攜式醫療電子設備,具有跨時代的意義 根據聯合國的調查報告,全球人口在2045年將達90億人,其中老年人將占總人口數的22%。隨著全球人口持續增加以及年齡層急速老化,如何提供完整的遠距離醫療體系鏈以及提升慢性病患者的生活品質,成為電子醫療產品開發時最重要的焦點。 發表于:6/26/2018 基于RNN的脈搏波血壓計的研究與實現 針對于傳統袖帶血壓計的不便捷性和不連續性,設計了一種便攜式的脈搏波血壓計。該血壓計通過光電傳感器采集指端的脈搏波信號;在微控制器中對脈搏波信號進行預處理及血壓的計算,其中通過訓練優化好的循環神經網絡預測模型來預測計算血壓值;將預測出來的血壓值顯示到OLED顯示屏,最終實現實時連續血壓的監測。經測試,該便攜式脈搏波血壓計的血壓預測誤差在±5 mmHg之內,符合國際血壓計測量的誤差范圍。所設計的便攜式基于RNN的脈搏波血壓計為智能穿戴健康監護設備的開發和設計提供了較高的參考價值。 發表于:6/26/2018 可再生生物技術培育重要的人體器官,有利于治療手段有限且死亡率高的疾病 Biostage使用可再生生物技術來培育重要的人體器官。器官培育在一個不產生排異現象的支架上完成,支架源自病人自己的干細胞。該技術被用來治療各種危及生命的嚴重疾病,包括食道、支氣管方面和氣管腫瘤、氣管創傷等當前治療手段非常有限并且死亡率非常高的疾病。Biostage公司使用Cellframe技術在一個生物反應器中來培育替代器官,這個生物反應器NI(美國國家儀器)的RIO電路板和模組實時控制,并且借助了LabVIEW開發環境和LabVIEW FPGA軟件。 發表于:6/25/2018 關于我國醫療電子產業發展面臨的難題與挑戰詳解 創新技術一直在不斷改變人類生活,醫療電子行業的發展可以說是這句話最好的注腳:醫療電子在技術上無所不用其極,在生活中可以大幅改善人類生活質量,并為延長人類壽命做出了卓越貢獻。這樣的特點也注定了醫療電子在產品設計過程中會一直面對多樣的難題與挑戰。 發表于:6/25/2018 隨著科技進步,家用醫療電子半導體市場的潛力也越來越大 維持身體健康一定得要仰賴醫生嗎?隨著科技進步,醫療行為正從醫院走出,轉而進入互聯網家庭,讓現代人的就醫習慣和醫療設備市場正面臨巨大轉變。 發表于:6/25/2018 ARM M4F聯手CMOS,共同開發可穿戴產品中的超低功耗心率監測方案 具有浮點單元的超低功耗ARM M4微控制器之領導廠商Ambiq Micro和用于人機界面(HMI)解決方案的光學CMOS傳感器之領先供應商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兩家企業已經合作開發部署于下一代穿戴可產品中的超低功耗心率監測(HRM)解決方案。 發表于:6/25/2018 增強現實專利技術:操控視野 雙眼處理是一家位于加利福尼亞的初創公司,正在開發增強現實裝置并打造增強現實生態系統,目前其市場重點之一是在400億美元視覺護理市場內采用應用視頻處理來協助低視力患者。 發表于:6/25/2018 FDA批準首款全植入連續血糖監測系統上市,可用90天 近日,美國FDA批準Senseonics公司的Eversense連續血糖監測(CGM)系統用于18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這是美國FDA批準的首個包含完全植入、可用90天的血糖檢測傳感器的CGM系統。 發表于:6/25/2018 柔性人造觸覺神經研發成功 如果能讓機器人擁有觸覺,可以感知溫度、壓力,甚至具有神經活動,那么它們將“解鎖”更多新技能。日前,世界上首條柔性人造觸覺神經的問世,讓這一設想距離現實更近了一步。近日,美國斯坦福大學鮑哲楠、韓國首爾大學李泰宇、南開大學徐文濤團隊聯合在《科學》雜志上發表論文,報道了一種基于柔性有機電子器件的高靈敏度仿生觸覺神經系統。這種人工神經觸覺系統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柔性和高靈敏度,在機器人手術、義肢感觸等領域具有應用前景。 發表于:6/24/2018 糖尿病治療里的“科技浪潮”,究竟是被低估還是過譽? 不可否認的是,新鮮的科學技術在改變著醫療領域,尤其是在疾病的監測方面逐漸融入人們的生活。其中,首當其沖的就是糖尿病——根據 J.P 摩根的報告,人們在糖尿病診治中越來越依賴電子儀器,這其中蘊涵著極大的投資潛力。 發表于:6/24/2018 AI輔助醫生“閱片” 診斷準確率超95% 系全球首款CT、MRI神經影像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產品;相當于高年資主任醫師水平。 發表于:6/24/2018 ?…173174175176177178179180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