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元件相關文章 誕生七年的NPU,AI應用需要開發者的努力 作為AI芯片的典型,目前華為、蘋果等廠商都開始在NPU上發力。除此以外,開發者也在努力推進著手機端AI應用的發展。 發表于:11/8/2020 默克宣布投資打造全新綜合性“默克電子科技中國中心” 在第三屆進博會期間宣布新增投資1800萬歐元(約1.4億人民幣)建設該中心將成為默克在全球范圍內最新、產品覆蓋最廣的綜合性電子科技中心,并重點關注半導體材料和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顯示材料 發表于:11/8/2020 英飛凌將豐富在華IGBT產品線 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英飛凌宣布將新增在華投資,擴大其無錫工廠的IGBT模塊生產線。擴產后,無錫工廠將成為英飛凌最大的IGBT生產基地之一。據悉,英飛凌在華擴展IGBT產品線,部分目的在于滿足快速增長的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車等市場的應用需求。 發表于:11/8/2020 車載處理器設計如何滿足娛樂、安全協同統一 隨著新一代智能汽車的出現,車載通訊、增強影音、人機交互等車載娛樂功能愈發火熱,正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購車時關注的重點方向。在實現車載娛樂功能的同時,還要兼顧高安全性的即時控制性能,已成為當前芯片廠商致力發展中央處理器的重點方向。 發表于:11/8/2020 ST歐洲晶圓廠大罷工,芯片缺貨漲價潮加劇 近日,據外媒報道,知名半導體廠商ST意法半導體在法國的三個主要工會CAD、CFDT和CGT分別在各自所在的工廠發起罷工活動。 發表于:11/8/2020 ASML大量出售DUV光刻機,或將打壓中國的光刻機產業 全球最大的光刻機企業ASML表示DUV光刻機系統不需要向美國申請出口許可,它將向中國大量出售DUV光刻機,在中國建立合資工廠,強化與中國加強合作,這被視為它向中國釋放善意。 發表于:11/8/2020 DPU成長為計算支柱,國際巨頭紛紛布局 最近幾年,隨著系統中的CPU承受越來越多的網絡和存儲工作負載,DPU已成為以數據為中心的加速計算模型的第三個成員。 發表于:11/8/2020 TI 榮獲 2020 全球電子成就獎年度最佳電子企業和年度傳感器大獎! 11月5日,全球電子技術領域知名媒體集團ASPENCORE主辦的2020全球CEO峰會及全球電子成就獎(WEAA)頒獎典禮在深圳舉行,德州儀器(TI)榮膺兩項大獎: 發表于:11/7/2020 魏少軍:國產芯片替代不應成為主旋律,合作競爭才能發展 歷經幾十年的發展,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近年來成為了全民關注的焦點,也成為了資本追逐的熱點。在美國的封鎖之下,國產芯片替代的情緒高漲。 發表于:11/7/2020 比亞迪半導體楊云:打開國產車規級MCU的大門! 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之際,首屆慕尼黑華南電子展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舉辦。期間芯師爺專訪了全球電子產業鏈的近20家領先企業、潛力企業的領袖及高管,特別推出“慕名而來·圳好”專題報道,與眾多業內人士共同探討全球電子產業趨勢、中國半導體發展和技術創新等熱點焦點話題。 發表于:11/7/2020 紫光國芯發布GDDR6控制器及物理接口IP:12nm工藝,速率可達16Gbps 11月6日消息,紫光國芯在GLOBALFOUNDRIES(格芯)舉辦的中國全球科技會議上正式發布了基于格芯12納米低功耗工藝(GF 12LP)的GDDR6存儲控制器和物理接口IP(GDDR6 MC/PHY IP)。 發表于:11/7/2020 傳微軟已獲得向華為供貨許可!華為將迎來全面解禁? 11月6日消息,據英國金融時報稱,近日微軟向華為供貨的申請已經獲得了美國商務部的批準,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可以繼續向華為授權使用。而在這之前Intel、AMD、三星Display、索尼、Skyworks等上游元器件供應商均已拿到了恢復向華為供貨的許可。 發表于:11/7/2020 28nm突然又火了 說起半導體工藝,很多人可能只關注7nm、5nm這樣的簡單技術,但事實上,并不是所有芯片都需要最新工藝,因為不是每一顆芯片都追求高性能,也得考慮適用領域、成本、可靠性等等。 發表于:11/7/2020 中國臺灣:華為手機不會死,高通有望恢復供貨,高端手機可采用驍龍875 據中國臺灣媒體科技新報報道,此前就有消息傳出,美國關于華為禁令并非真的那么嚴格,只要不是涉及5G 的先進技術,基本上都可能會放行,如今高通似乎有好消息。 發表于:11/7/2020 芯片項目投資熱度延續,警惕投資過熱帶來泡沫 “之前看了一些項目,這輪芯片熱使得估值提升了很多,于是放棄了。”芯杺資本創始合伙人鄒俊軍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機構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我國VC/PE投資半導體的項目達345個,融資規模達711.3億元,芯片投資熱度延續。 發表于:11/7/2020 ?…386387388389390391392393394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