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認為臺積電赴美設廠難以獲利,然而臺積電現任董事長劉德音卻決意向美國靠攏,甚至還安排10家包機將臺積電的設備轉往美國,顯示出加強與美國芯片合作的決心。
臺媒指臺積電現任董事長劉德音正在加快美國工廠的量產進程,但是又為了減少投資,近日大舉包10架飛機將臺灣關停的EUV光刻機等設備和人員運送到美國工廠,顯示出劉德音決心加大力度向美國芯片靠攏。
劉德音如此做的原因可能是考慮到當下它的業務收入主要來自美國芯片,美國芯片為它貢獻了近七成的收入,而美國方面有意加強本土制造,臺積電試圖通過此舉來向美國示好,進而獲得美國芯片更多訂單。
另一方面則是三星的競爭,三星和臺積電都已在美國設立工廠,都是5nm工廠,但是有消息指三星計劃在美國建設3nm工廠,顯示出三星更積極向美國靠攏的決心,在三星的刺激下,臺積電可能也因此不得不加速美國工廠的進程。
然而臺積電此舉恐怕并非明智之舉,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多次表示赴美設廠難以獲利,因為美國的成本太高了,人工、土地等成本都遠比亞洲高得多,從劉德音的做法可以看出臺積電的高層對于赴美設廠已有了分歧。
張忠謀認為赴美設廠難以獲利應該符合現實,事實上美國的制造業成本確實太高,美國芯片龍頭Intel就因為美國的制造成本太高而沒有將最先進的Intel 4工廠建設在美國本土,而是遠赴愛爾蘭建設工廠。
近日美國另一家芯片代工廠格芯也證明了美國的制造成本太高,據分析機構給出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前10大芯片代工廠中,格芯的毛利最低,只有15%,遠低于亞洲的芯片代工廠,為了降低成本,格芯已計劃裁減員工。
另一方面美國芯片自身業績不佳,即使臺積電赴美設廠恐怕也很難獲得更多訂單,今年以來美國諸多芯片企業由于業績不佳導致市值腰斬,芯片庫存高企而不得不大舉砍單,臺積電要求明年提高芯片代工價格也被美國芯片拒絕,美國芯片更要求臺積電降低芯片代工價格,這都顯示出臺積電靠攏美國并無太大意義。
美國芯片陷入如今的局面,其實也是自作自受,由于美國的做法嚴重損害了美國芯片的信譽,導致諸多經濟體都積極發展自己的芯片產業,中國的芯片產業日益完善,歐洲計劃投資400多億歐元發展本土芯片,近日日本也聯合8家企業成立芯片企業“Rapidus”,這都意味著美國芯片的市場份額必然持續下降,如此美國芯片未來能給臺積電帶來的收入必然逐漸減少。
事實上臺積電自身似乎也在猶豫,除了對赴美設廠產生爭議之外,臺積電已在日本設廠爭取日本芯片的訂單,在中國大陸的南京工廠正擴張16nm和28nm工藝產能希望爭取中國大陸芯片的訂單,另外它還計劃在印度、歐洲設廠,這都凸顯出它一面試圖靠攏美國,另一方面卻又試圖擺脫當前過于依賴美國芯片的局面。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