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大數據應用的普及,在新基建、智慧城市、云端應用等大背景趨勢下,給我們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同時也派生出更多網絡安全風險。如企業數據泄露、欺詐、數據違規使用,個人隱私泄露以及企業內部各種威脅和潛在風險。數據是寶貴的資源和財富,當數據開始流轉起來,數據的價值方能得到體現。當前,越來越多的行業決策開始從業務驅動向數據驅動轉變。數據作為企業內部生產要素,能夠幫助企業提升最終產品或服務的性能或生產效率,比如引流、廣告、配送優化等,幫助企業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做出科學決策。但在整個數據流通的過程中,數據的安全治理是基礎。國家正式頒行的《數據安全法》和《個人信息保護法》,足見政府對數據安全的重視程度,本文將從數據安全面臨的挑戰以及如何實現有效的數據資產保護進行分析。
大數據安全面臨的挑戰
海量數據的管理問題是對每一個大數據運營者的最大挑戰。在網絡空間,大數據更是容易被“瞄準”的顯著目標,大數據成為網絡攻擊的第一練兵場。一方面,大量數據的集中存儲增加了泄露風險,黑客的一次成功攻擊就能獲得比以往更多的數據量,無形中降低了其進攻成本,增加了“攻擊收益”;另一方面,大數據意味著海量數據的匯集,這里面蘊藏著更加復雜、敏感以及價值巨大的數據,這些數據會引來更多的潛在攻擊者。
大數據時代的安全與傳統信息安全相比,變得更加錯綜復雜,具體體現在:其一,大量的數據匯集,包括大量的企業運營數據、客戶信息、個人的隱私和各種行為的細節記錄,這些數據的集中存儲增加了數據泄露風險;其二,因為一些敏感數據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并沒有被明確界定,很多基于大數據的分析都未考慮到其中涉及的個體隱私問題;第三,大數據的安全保護對數據完整性、可用性和私密性帶來挑戰,在防止數據丟失、被盜取、被濫用和被破壞上存在一定的技術難度,傳統的安全工具不再像以前那么管用。
產業落后是地方大數據發展的突出短板
具體來看,各省份大數據發展指數的排名中,貴州、重慶、四川,緊隨東部沿海省份,全部排進了前十名,領先任何一個中部省份。分析認為,這主要是地方政策引領的結果。這三個西部省市,早早都把大數據產業的發展作為重點工程來打造。對于這種“彎道超車”現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建議,這些地方下一步可以重點考慮產業落地問題:“它們是首先抓住了一個概念,然后占了一個先機。但是相對能夠落地的產業應用還是比較少的,這是它們的軟肋。所以我認為,你們一定要注意應用,要打造你的優勢。”
人才短缺問題日益突出
報告指出,數據管理環節漏洞較多,是大數據發展面臨的首要問題,包括由此引發的運營成本過高、資源利用率低、應用部署過于復雜等難點。而我們更關注的是另一大問題。
我們會發現,大數據領域里數據是有了,但是能駕馭這些數據的人是極其匱乏的。比如說大數據的專業人才方面,現在分析類的人才,市場是供不應求,缺口非常大,而項目管理類的人才,供給又遠遠大于需求,所以結構上還不平衡。高端的人才奇缺,這是最突出的問題。”
電商平臺可以通過數據對平臺進行分析,整合策略。
小來認為,從電商平臺的角度來看,大數據最大的作用在于數據分析和自身平臺的策略互相融合。電商平臺可以基于數據分析出來的結果,調整自身的策略,為消費者提供更加靈活的個性化服務。
就像臺風預警一樣,一旦氣象局發出警告和預測的臺風軌跡,受到臺風影響的城市將會迅速回應,做出調整。電商平臺也是如此,用數據分析來進行反饋,及時調整自己的營銷手段。為平臺提供更多的消費者,為他們提供定制化服務,從而提升銷售額,擴大收益。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