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發展及普及,開創了醫院信息化的新局面,而“智慧醫療”作為一新概念,逐漸成為醫院信息化建設的趨勢,即將智能技術廣泛應用于醫院各個科室和部門。當前,我國智慧醫院的建設模式大致可以分成三類:一是基于單體醫院的智慧醫院(以下簡稱智慧醫院);二是以智慧醫院和醫聯體為基礎,建立智慧醫院集團;三是覆蓋一定區域的智慧醫療服務體系。
中國智慧醫療行業市場需求高速增長、規模迅速擴張,各地都在積極探索智慧醫療,將給醫療行業帶來重大變革和轉型,智慧醫療主要由智慧醫院、區域衛生系統和家庭健康系統三部分組成。全球智慧醫療市場在互聯網醫療、遠程醫療、移動醫療等醫療新模式的帶動下,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
主要依托區域信息平臺,聯通醫院的電子病歷系統和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系統,實現一定區域內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以及患者居家產生的醫療健康信息互聯共享,實現一定區域內任何醫療機構的接診醫生,都能夠獲取患者的健康檔案、既往診療記錄等信息,以輔助大醫院的醫生和家庭醫生開展工作。
其中的重要支撐是區域信息平臺和移動醫療設備,區域信息平臺實現不同醫療衛生機構的信息互聯互通;便攜式醫療設備和可穿戴設備,能夠實時采集患者居家的血糖、血壓、心電等數據,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識和水平,并對其生活方式相關的健康危險因素進行提示和進行健康教育,為居民提供全周期、精準化的醫療健康服務。
未來,智慧醫療發展的關鍵詞是“融合”“延展”和“創新”。要有創新的模式和技術,醫務工作者提高對數字化理解的同時,必須把患者就診和疾病的過程數據化,建好真正可進行深度學習的數據知識庫,才能大規模推廣突破自我的診療模式,終究改變醫學的未來。我堅信那一天會到來。
智慧醫療是通過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建立健康檔案醫療信息平臺,達到患者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之間的互動。智慧醫療本身,是人工智能、大數據、5G和物聯網等數字化技術的受益者。過去40年,我國智慧醫療的快速發展歸功于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等互聯網技術的發展。
從政策前景來看,雖然目前我國醫療服務已經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但仍處于較初級階段,未來仍任重而道遠,預期國家還將就推動智慧醫療建設出臺更多的規劃及政策,從而進一步推動智慧醫療向著更高的階段進行。移動醫療將作為我國醫療衛生的重要補充,近年來在移動互聯網技術終端、大數據技術等的帶動下,實現了快速的發展。
智慧醫療發展仍面臨不少挑戰。一方面,智慧醫療仍處于起步階段,需在政策、機制和技術創新等方面協同發力;另一方面,智慧醫療的創新型產品注冊周期較長,一定程度上延緩了產品的商業化、市場化進程,讓初創企業生存受到挑戰。
在5G、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支持下,智慧醫療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市場需求也不斷增加。同時,在技術應用方面,也跳出了單一遠程問診的形式,開始向遠程醫療、病例篩查、家庭護理、慢病治療等多領域延伸。產業開始形成生態化發展趨勢,單點的技術應用已經開始連成線、面,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
通過訪問醫療體系中其他機構的數據來彌補不足,并不斷地提高護理質量、病人體驗和臨床流程等醫療服務,同時還可以有效的控制成本。加強智慧醫院建設,提升醫院精細化、信息化管理水平,盡可能地使得流程更便捷、服務更高效、管理更精細,從而進一步增強人民就醫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