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近日印發了《“十四五”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2025年,工業互聯網平臺普及率達45%。工信部信息技術發展司綜合處處長馮偉在發布會上表示,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和應用,是“十四五”兩化深度融合發展規劃的工作重點。工業互聯網建設水平顯著提高,離不開運營商多方注智賦能。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運營商緊抓機遇、攻關克難,將成為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的關鍵。
工業互聯網平臺日益壯大
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簡稱兩化深度融合)是信息化和工業化兩個歷史進程的交匯與創新,是新發展階段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的必由之路,是數字時代建設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的扣合點。《規劃》立足新時期融合發展的歷史方位,在銜接繼承兩化融合“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的基礎上,明確“十四五”時期兩化深度融合的發展形勢、總體要求、主要任務、重點工程以及保障措施等內容,將指導未來五年兩化深度融合發展。
工信部數據顯示,近年來,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成效顯著,具有一定區域和行業影響力的平臺超100家,平臺連接的工業設備數量達到7600萬臺套,平臺匯聚的工業APP突破59萬個,平臺服務的工業企業達160萬家。隨著平臺的發展,工業互聯網產值規模逐漸強大。據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發展白皮書(2021)》測算,2020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增加值規模達到3.57萬億元,名義增速達11.66%;預計2021年,工業互聯網產業增加值規模將達到4.13萬億元,占GDP的比重上升至3.67%。可見,智造業已逐步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
運營商推動兩化融合功不可沒
運營商作為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力量,對于兩化深度融合建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國電信總經理李正茂在2021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上表示,中國電信聚焦重點,加大數字技術在工業領域的創新應用,不但自主開發通用工業互聯網平臺,而且做好平臺的平臺,推動跨平臺合作,促進工業互聯網產業協調發展。
在實際應用方面,中國電信為亞洲最大的露天煤礦準能集團搭建了5G網絡,賦能礦卡的無人駕駛;中國移動與新鳳鳴集團合作搭建了化纖產業5G+工業互聯網平臺“鳳平臺”,被列為紡織行業的四大實踐案例之一;中國聯通承建了湖北省首個行業工業互聯網產業集群平臺——黃石模具行業工業互聯網應用平臺,幫助加速模具產業新舊動能轉換。
發展路上有困難也有機遇
目前,我國工業互聯網仍處于起步與探索階段,還面臨發展不平衡、企業集成水平不高、上下游協同較差,未形成完整的模式和體系等挑戰。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主要表現在產業支撐不足,核心技術和綜合能力不強,體系尚不完善,數字化和網絡化水平低,人才支撐和安全保障不足,缺乏龍頭企業引導等問題。
但我國工業互聯網市場發展態勢良好,壯大工業互聯網平臺將為數字經濟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就表示,“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工業互聯網平臺作為我國工業體系數字化轉型的基礎設施,對于推進兩化融合發展邁上新的臺階、促進我國工業經濟現代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