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年初,中芯國際發表自愿性公告。公告指出,公司于本公告日期簽訂由深圳政府于2021年3月12日同意的 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合作框架協議,本公司和深圳政府(透過深圳重投集團) (其中包括)擬以建議出資的方式經由中芯深圳進行項目發展和營運。
公告表示,依照計劃,中芯深圳將開展項目的發展和營運,重點生產28納米及以上的 集成電路和提供技術服務,旨在實現最終每月約40,000片12吋晶圓的產能。預期將于2022年開始生產。
從公告可以看到,待最終協議簽訂后,項目的新投資額估計為23.5億美元。各方的實際出資額將根據第三方專業公司對中芯深圳所作評估而定。預期于建議出資完成后, 中芯深圳將由本公司和深圳重投集團分別擁有約55%和不超過23%的權益。中芯國際表示,公司和深圳政府將共同推動其他第三方投資者完成余下出資。
中芯國際在公告中還強調,公司和深圳政府已同意進行真誠磋商,以就建議出資和具體支持事項簽訂最終協議。
日前,坪山區投資推廣服務署發布了《關于12英寸晶圓代工生產線配套廠房項目遴選方案的公示》,在公示中,他們披露了中芯國際深圳新工廠的更多細節。
公示中首先指出了建設這個工廠的必要性。他們指出,集成電路是當今信息技術產業高速發展的基礎和源動力,已經高度滲透與融合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每個領域,其技術水平和發展規模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產業競爭力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我國歷來重視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提出要“加速發展集成電路制造業,持續推動先進生產線建設”“加緊32/28nm芯片生產線建設”,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瞄準集成電路等前沿領域,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圍繞高性能集成電路等重點領域及其關鍵環節,實施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工程”。
目前,深圳在集成電路設計產業規模和技術水平處于國內領先地位,但集成電路制造產業鏈相對薄弱,相比北京、上海等城市,深圳目前的集成電路制造企業數量偏少、體量偏小。圍繞12英寸晶圓代工生產線建設,大力發展集成電路制造,既是鞏固提升深圳市集成電路產業競爭力的需求,更是建設世界級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高地的重要抓手。
同時,在公示中還談到了該計劃的可行性。值得一提的是,在這部分內容中,還談到了中芯國際深圳新工廠的具體規劃。
受5G、高性能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汽車電子、3C產品以及家用電器等領域的需求提升,國內的12英寸晶圓代工產能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2019年產能缺口約為10.2萬片/月,至2024年產能缺口還將進一步擴大。根據專業機構預測,2024年中國的芯片設計企業12英寸流片需求可達到81.5萬片/月,其中,28nm及以上線寬對應流片需求量為69.6萬片/月,12英寸晶圓代工市場需求旺盛。
本項目產品定位于12英寸28nm及以上線寬顯示驅動芯片及電源管理芯片等,產業類型、建設內容、發展前景與深圳市坪山區的定位和規劃高度契合。項目新建大宗氣站與化學品倉庫等設施,建成后可提供生產所使用的氮氣、氧氣等大宗氣體以及酸堿等化學品,配套月投12英寸晶圓4萬片的生產能力,極大的補足深圳集成電路制造產業鏈薄弱環節,促進深圳集成電路產業的高速發展。
“12英寸晶圓代工生產線主要規劃進行55nm高壓大屏驅動,0.15μm電源驅動以及40/28nm高壓大屏驅動芯片的量產生產,以顯示驅動、圖像傳感以及電源管理產品為切入口,預留其他類型產品兼容性。企業擁有產品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產品良率處于業界先進水平。”公示強調。
為此,針對這個項目,當地將建設12英寸晶圓代工生產線所需的大宗氣站及化學品倉庫等配套設施。總建筑面積約6941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