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高校集成電路學院如雨后春筍般成立。
7月15日,北京大學集成電路學院成立儀式在北京大學英杰交流中心陽光大廳舉行。7月14日,華中科技大學未來技術學院和集成電路學院正式揭牌成立……
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人才對企業發展至關重要,近日華為在人才招攬方面再出“大招”。
集成電路學院密集設立
集成電路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臺灣《工商時報》7月13日報道,大陸全力發展半導體,企業咨詢機構近日公布數據顯示,在政策大力支持下,大陸芯片相關企業數量快速增加,上半年增加1.88萬家,年增171.8%。截至目前,中國大陸芯片相關企業總數已達到7.2萬家。
雖然,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在近年來迅猛發展,專業人才供應短缺等問題卻日益凸顯。
2003年,我國設立了“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專業,2012年調整為特設專業。2020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印發通知明確,設置“交叉學科”門類,并于該門類下設立“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和“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
這一舉措,被認為是培養創新型人才,解決制約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卡脖子”問題的有力舉措。據了解,集成電路,被稱為電子產品的“心臟”。集成電路產業是當下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也是支撐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
北京大學
2021年7月15日,北京大學集成電路學院成立儀式在北京大學英杰交流中心陽光大廳舉行。北大微電子發布公告表示,北京大學集成電路學院的成立,是北京大學響應國家號召、服務國家戰略,推動我國集成電路學科發展,深化多學科交叉融合,更好地支撐北京大學“新工科”建設,助力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建設,加快集成電路人才聯合培養的重要舉措。
華中科技大學
2021年7月14日,華中科技大學未來技術學院和集成電路學院正式揭牌成立,將著眼于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勢,致力于培養相關領域創新型人才,推動產業發展。丁漢院士任未來技術學院院長,繆向水教授任集成電路學院院長。
自1960年創辦半導體相關專業以來,華中科技大學先后獲批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國家示范性微電子學院、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積累了雄厚的集成電路學科基礎。
清華大學
2021年4月22日,清華大學集成電路學院正式揭牌成立。據介紹,集成電路學院將由原微電子與納電子學系與電子工程系共建,并將發揮清華大學多學科的優勢,探索“1+N”聯合機制,覆蓋集成電路全產業鏈,聚焦于存儲器、可重構計算、EDA、半導體裝備和材料等方向。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2021年3月,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學院成立。該學院由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和浙江省紹興市人民政府共建。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學院將落戶浙江紹興越城區,總用地規劃約500畝。據了解,紹興有中芯國際、長電科技等50余個集成電路產業項目落地。
安徽大學
2021年2月,安徽大學宣布成立未來學院、集成電路學院、人工智能學院。集成電路學院為教學科研實體機構,納入未來學院統籌管理,下設綜合辦公室、教學科研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等管理服務機構和部分基層教學科研組織。黨的基層組織和工會、共青團等群團組織,按照有關章程規定設置。
中山大學
2021年2月,中山大學發布了《中山大學關于成立集成電路學院等的通知》。該通知稱,經研究決定,中山大學在深圳校區新建集成電路學院、先進制造學院、先進能源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商學院、理學院6個學院。
中山大學早于1995年就開辦了微電子學本科專業方向,發展至今已建立起較為完成的微電子學學科人才培養體系。2009年6月,教育部批準中山大學建設第三批“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2015年,中山大學獲準籌備建設國家示范性微電子學院。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2021年1月20日,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集成電路學院成立。成立后將面向集成電路全產業鏈,包括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裝、測試,EDA軟件等產業領域,重點服務于深圳的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培養掌握電路設計、器件物理、工藝技術、材料制備、自動測試以及封裝、組裝等知識技能的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學院與Arm、TI、國微電子、晶門科技、中科龍芯等10余家企業建立了緊密合作關系。
廣東工業大學
2020年12月5日,廣東工業大學微電子學院揭牌成立。2021年1月15日,廣東工業大學集成電路創新研究院成立。
早在本世紀初,廣東工業大學就開辦了“電子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近年又相繼開辦“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集成電路工程”等多個專業。
學校與全志、展訊、聯發科、電子五所等二十多家企業、科研院所組建“跨單位、跨學院、跨專業”的特色班,聯合培養集成電路領域的專業人才。
在2020年集成電路相關學院已嶄露頭角,2020年10月22日,南京集成電路大學正式揭牌,這將是中國第一所以集成電路命名的大學。2020年11月11日,由紹興文理學院與中芯集成電路制造(紹興)有限公司共建的集成電路產業學院在文理學院揭牌成立。
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網友對各大院校成立集成電路學院提出疑問:“很多高校早已成立微電子學院,再成立集成電路學院有何意義?”“集成電路學院與微電子學院有啥區別?”……
為創新集成電路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機制,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繼而推動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可持續發展,2015年,教育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財政部、國家外國專家局聯合發文,公布了首批9所建設示范性微電子學院的高校名單。目前,院校增加至28所。
?。▓D源:芯師爺)
無論如何,開設集成電路相關專業及學院,無疑有利于產業鏈力量的儲備,也將促進國產芯片的產學研協同發展。
華為超200萬年薪招收“天才少年”
緊跟人才培養的步伐,還要有企業“養得起”,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人才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前不久,“40萬招應屆生,OPPO狂攬芯片人才”的話題一度引發熱議,近日“華為超200萬年薪招收‘天才少年’”又沖上了微博熱搜。
這一次備受關注的正是剛剛成立集成電路學院的華中科技大學,7月12日,華中科技大學官微公布,華中科技大學電信學院2017級博士生廖明輝,及計算機學院本科畢業生武敏顏,二人一起入選華為“天才少年”計劃。其中,廖明輝斬獲最高檔年薪201萬元,而本科應屆生武敏顏年薪也超百萬元。
?。▓D源:華中科技大學官微)
實際上,華為高薪吸納人才早有先例。2019年6月,任正非在EMT一次會議中說道,今年華為將從全世界招進20-30名天才少年,明年從世界范圍招進200-300名天才少年。
2019年7月23日,華為內部曾發文表示對部分2019屆頂尖學生實行年薪制管理。郵件表示,對八位2019屆頂尖學生實行年薪制,其年薪的最低為89.6萬元,最高為201萬元。
目前,華為面臨著諸多不確定環境,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此前表示,公司每個體系都要調整到沖鋒狀態,不要有條條框框,發揮所有人的聰明才智,英勇作戰,努力向前沖。他說:“華為公司未來要拖著這個世界往前走,自己創造標準,只要能做到世界最先進,那我們就是標準,別人都會向我們靠攏?!?/p>
(圖片來源:心聲社區)
任正非還曾表示,要和谷歌等美國科技巨頭爭奪人才,華為對人才的尊重和高薪成為吸引力之一。在他看來:“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鰍’一樣,鉆活我們的組織,激活我們的隊伍。未來3-5年,相信我們公司會煥然一新,全部‘換槍換炮’,一定要打贏這場‘戰爭’。”
據了解,華為的工資結構,主要是“基本工資+年終獎+分紅”。與很多互聯網公司相較,華為基本工資不算高,本科起薪約1.2萬元,碩士研究生約1.4-1.6萬元。通常,華為每年都會給員工漲工資,基本工資平均漲幅在20%左右。
華為2020年年報顯示,公司約有19.7萬名員工,薪金及其他福利方面的費用達1391億元人民幣。如此計算,員工人均年薪高達70.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