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兩次出手,兩大封測龍頭遭減持
5月19日晚間,通富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通富微電”)發布大股東減持股份預披露公告稱,持有通富微電股份227,663,017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17.13%)的股東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家大基金”)計劃在本減持計劃公告發布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6個月內,以集中競價方式減持持有的公司股份不超過26,580,738股(即不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2%)。
(公司公告)
無獨有偶,5月17日晚間,國內另一封測龍頭江蘇長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電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第一大股東國家大基金計劃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35,591,060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00%,且在任意連續90日內,減持股份的總數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00%。
(公司公告)
財報表現靚麗,為何卻此時遭遇減持?
頻頻遭大基金減持是為何?是公司基本面發生了變化嗎?實際上,無論是通富微電還是長電科技,其2021年一季度業績以及2020年年度報告均是靚麗表現。
通富微電一季度業績顯示,2021年第一季度營收約32.68億元,同比增長50.85%;凈利潤約1.67億元,同比增長1905%。公告表示,2021年一季度,集成電路封測產能繼續維持2020年四季度出現的供不應求局面,通富微電搶抓訂單,提升產能利用率,提高營收,盈利能力大幅提升,較上年同期實現扭虧為盈。
同時,通富微電2020年的年報顯示,2020年,通富微電業績創新高,國內客戶訂單明顯增加;國際大客戶利用制程優勢持續擴大市場占有率,訂單需求增長強勁;海外大客戶通訊產品需求旺盛,訂單飽滿;特別是第四季度,公司產能供不應求,產銷兩旺。
東吳證券認為,當前半導體封測市場景氣度高漲,受益于AMD等大客戶的快速崛起,通富微電為大客戶提供7nm等高端產品封測服務,占據后者封測的主要供應份額。此外,5G、存儲器、顯示驅動IC、汽車電子等高成長市場驅動下,配套聯發科、紫光展銳等客戶的業務規模快速增長, DRAM存儲器和顯示驅動IC的封測均已實現量產,大功率SOP模塊等車用功率器件封測技術取得重要突破。
同樣,長電科技財務報告也顯示出公司盈利能力持續提升,2021年一季度實現營收67.12億元,同比增長17.59%;歸母凈利潤3.86億元,同比增長188.68%,再創歷史新高。
2020年,長電科技實現營收264.64億元,同比增長12.49%;歸母凈利潤13.04億元,同比增長1371.17%。長電科技也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芯片短缺是產業循環正常的規律,也反映了集成電路產業正在蓬勃發展,在整個產業鏈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國家大基金第二次減持長電科技。在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期間,國家大基金已經減持了公司3205.73萬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2%,減持總金額13.43億元。國家大基金持股數量從3.05億股下降到2.72億股,持股比例從19%下降到17%。
預計年內大基金套現將超50億元
除通富微電、長電科技以外,國家大基金還在2021年上半年連續減持了晶方科技、兆易創新、中芯國際。此外,安集科技、北斗星通、長川科技都已經在大基金的減持計劃之中,預計年內大基金套現將超50億元。
眾所周知,國家大基金的特殊地位和體量,在投資市場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市場的強烈關注。此時減持封測龍頭企業,是否中短期的一個市場信號?眾所周知,國家大基金于2014年9月成立,由華芯投資擔任管理人,股東包括財政部、國開金融、中國煙草、亦莊國投、華芯投資等資方。
國家大基金的投資不在于股票收益,而在于幫扶具有短板的中國科技企業。大基金一期已經在2019年投資完畢,涵蓋集成電路制造類、裝備材料、封裝、設計等領域,深度布局半導體產業,目前已經進入回收期。從大基金二期投資方向不難發現,半導體依然是大基金專注的投資方向。如今果子培育成熟,國家大基金也要“享受”果實了。良性退出可以讓回籠的資金在后續重新投入到半導體產業中,形成健康的正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