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醫療科技網)
藍牙無線通訊技術的工作頻段在在全球通用的2.4GHz ISM(即科學、醫學、工業)。早期的藍牙數據速率1Mb/s.跳頻技術是把頻帶分成若干個跳頻信道,在一次完整的連接中,無線電收發器按照一定的偽隨機碼不斷地從一個信道傳到另一個通信信道,藍牙無線技術系統內的收發雙方數據是按這個規律進行通信的,而其他無線電設備便不可能按照同樣的規律進行工作。所以藍牙無線技術在從很大程度上抑止了無線電。
藍牙無線技術具有傳輸信號穩定、不容易受到干擾和不受物體阻礙等優點,正常情況下通過藍牙技術,便能有效取代傳統病房監護系統中病人身上的醫療監測傳感器與分析儀、電腦和PDA等分析設備之間的明線線纜。
對人體生命指數的“無線”實時監控是廣大醫生和患者的共同愿望,但是基于傳統的有線電子技術實現起來有無法避免的缺陷。藍牙無線技術不僅可以取代個人電腦周邊的數據線纜,同時也能夠滿足意料中監護病區的患者周邊無線化的需求。在醫院監護病區藍牙網關可以實現藍牙監護網與有線局域網的無縫連接,從而便可結合多種不同網絡的優點,從而可以更好的為患者提供舒適簡潔的環境。
任何醫療設備的使用,首先要保證對醫患的人生安全性,才有可能投入臨床使用,這樣才能被醫患雙方接受使用。通常醫療設備的安全性包括信息安全和生態安全。
有大量實驗證明,微波爐的使用,會使數據傳輸的速度減慢280k/s,除此之外,無線LAN、跳頻設備、擴頻設備等都會使數據傳送速度減慢。但是國際SIG在各種應用環境中做過實驗,低功耗藍牙產品對其他同類產品干擾便微乎其微,相反的是,其他設備產品對藍牙的干擾可以通過軟件或硬件方法解決。所以關于信息安全問題更多地是在軟件協議棧中加以強調,只要在協議棧中加固安全性能便可,一般由軟件工程師去主要解決。
生態環境安全問題是指當藍牙設備靠近人體時是否帶來危害,主要是否有電離輻射等,這是使用的醫患雙方都十分敏感的問題。世界衛生組織、IEEE等專家組成的小組表示,在檢測中并未發現藍牙產品的輻射對人體有任何的影響。
通常人們認為藍牙的問題主要是由于藍牙使用頻率范圍和微波爐頻率范圍是一樣的,是否也會帶來不良的后果目前為止還尚無定論,但是一些機構組織分析認為藍牙無線技術所輸出的功率非常小,只有1mW,是微波爐使用功率的百萬分之一,也僅是移動電話的輻射的幾分之一,而在這些傳輸中僅僅只有一小部分被物體吸收,基本檢測不出局部有溫度增加。由于藍牙理想的連接范圍為1厘米~10米,但也可以通過增大發送電平可以將距離延長至150米,因此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可進一步減小藍牙的輸出功率,從而縮短其連接范圍,這樣就更加安全了。
從長遠來看,藍牙無線技術取代現有有線系統的機會不斷增加,在短期內發展速度非常快。通過無線連接來增加產能速度雖然比較慢,但長期發展潛力較大,具有很好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