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正大幅放緩批準本國半導體公司雇用中國公民從事高級工程工作的速度。
根據規定,美國企業必須獲得許可,才能向外籍員工(中國、伊朗、俄羅斯等)分配敏感技術清單。而美國商務部認為,美國企業向外國人提供了他們可以日后“帶回家”的技術知識,因此這些工作相當于“出口”。
據業內人士稱,這已經影響到了包括英特爾、高通和格芯公司在內的數百個就業崗λ,在一定程度上對雇用中國員工或將現有員工轉移到美國關鍵項目上造成了阻礙。
據報道,產生影響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是中國公民占據了此類技術角色的很大比重,而半導體行業依靠的大多是來自中國的人才。
華爾街日報認為,審批的放緩也顯示出美國公司在美國對技術的立場上所面臨的難題:旨在以某種方式保護美國競爭力的決定可能會阻礙美國在另一方面的競爭力。
據一λ發言人稱,美國商務部正在與其他政府機構(如國防、能源部門)合作,仔細審查這些被視為“出口”的申請。審查程度取決于技術本身以及技術信息可能落入美國對手手中的風險。
一λ知情人士透?,為獲得所ν視同出口的許可證的批準曾花了幾周時間,而今天等待6到8個月并不罕見。
一λ業內人士表示,雖然對中國人的招聘還?有完全停止,但對于許可審批的放緩則表示:“拖延時間越長,將導致我們會失去至關重要的候選人。”
華爾街日報指出,除了半導體方面,某些電信設備、核技術和軍事技術同樣受到限制。
對于進一步限制出口中國商品的行動將在明年進行,屆時美國商務部將決定定義受出口管制的新技術名單,將可能涉及人工智能等領域,而人工智能是芯片制造商和技術公司的一個重點,也是中美技術競爭的一個主要領域。
新技術的名單讓芯片制造商擔心其內容會過于寬泛,而半導體行業協會早在1月份就曾致函商務部,要求商務部充分考慮定義名單會造成的經濟影響,并將其限制在涉及國家安全問題的技術上,而非ó易政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