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賽靈思也斷供華為了。說起賽靈思,就不得不說一下曾經的中國人工智能芯片領域領軍企業——深鑒科技。
2016年成立的深鑒科技,提供基于原創的神經網絡深度壓縮技術和DPU平臺,為深度學習提供端到端的解決方案,算得上是國內AI芯片研發設計領域的明星公司。深鑒科技提供的嵌入式端與云端的推理平臺現已應用于安防與數據中心等領域,并且取得了重大進展,只用了一年多時間,深鑒科技已是中國人工智能芯片領域的領軍企業。
深鑒科技從創立之初便受到眾多資本的青睞,在2016年剛誕生時,就獲得高榕、金沙江創投天使輪投資。次年5 月A 輪融資,賽靈思領投,聯發科、清華控股、方和資本、金沙江創投、高榕資本跟投;2017 年10月,A+輪融資,螞蟻金服、三星領投,招商局創投、華創資本跟投。
芯片領軍企業終牽手美企,助力ADAS/自動駕駛市場
這個受眾人看好、在人工智能領域有廣泛深入影響的明星公司,在成立只有兩年之后,被美國FPGA巨頭賽靈思公司收購。
1984年成立,作為FPGA(現場可編程門陣列)的發明者及全球首個無晶圓半導體廠商,賽靈思已有34年的歷史,在汽車 ADAS 和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上,賽靈思有針對自動駕駛中央控制器的Zynq UltraScale+ MPSoC、針對車載前置攝像頭的Zynq-7000 / Zynq UltraScale+ MPSoC 和針對多傳感器融合系統的 Zynq UltraScale+ MPSoC。
目前賽靈思的解決方案已被廣泛應用于汽車領域,包括車載全屏顯示鏡像、駕駛員監控系統、汽車拖車影像監控、前向單/雙目攝像頭、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抬頭顯示器、EV車載充電系統、環視系統等眾多車載產品。
不過,目前在ADAS/自動駕駛領域,基于賽靈思芯片方案的客戶的量產產品還比較少,甚至落后于后起之秀英偉達、以及英特爾的Mobileye,被收購的深鑒科技成為接下來賽靈思發力汽車市場的重要的一環。
深鑒的核心技術之一就是神經網絡壓縮算法,能夠在保證基本不損失算法精度的前提下,將網絡模型的計算量和規模壓縮數倍至數十倍,早在2017年就發布了深度學習開發SDK DNNDK(Deep Neural Network Development Kit);人臉檢測識別模組(前端);人臉分析解決方案(后端);視頻結構化解決方案(人車交通分析);深鑒ARISTOTLE架構平臺;語音識別加速方案等6款產品。深鑒科技基于FPGA的車載深度學習處理器平臺DPhiAuto,是面向高級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的嵌入式AI計算平臺, 可為高級輔助駕駛系統提供車輛檢測、行人檢測、車道線檢測、語義分割、交通標志識別、可行駛區域檢測等深度學習算法功能,是一套針對計算機視覺環境感知的軟硬件協同產品。
賽靈思之所以選擇收購深鑒科技,也主要是看中了深鑒科技的神經網絡壓縮算法,深鑒科技優化好的CNN的IP,具有一個功能非常強大的計算半圓的陣列和非常靈活的數據控制流以及良好的擴展性,可以支持賽靈思的器件,它還提供了一個全棧的SDK,可以快速地部署到賽靈思的平臺上面。
根據賽靈思公布的數據顯示,賽靈思SoC借助于深鑒科技的庫跟工具鏈優化之后,實現跟英偉達TX2相同的性能,功耗卻只要其1/5。
在人工智能方面,賽靈思通過收購深鑒科技來完善其在邊緣計算方面的能力,這種能力讓賽靈思實現了支持高吞吐量和低時延的人工智能,能夠匹配人工智能創新的快速步伐,能夠加速整體的應用,同時,配合全面的AI軟件平臺,使得賽靈思能夠在AI邊緣計算上實現對工業和物聯網醫療上的創新。
若利字當頭,“芯”路必難走
去年4月,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稱,美國政府在未來7年內禁止總部在深圳的中興通訊向美國企業購買敏感產品,這一紙禁令,讓中興“差點死亡”。兩個月之后,美國參議院以85-10的投票結果通過恢復中興通訊銷售禁令法案,中興公司需向美國支付4億保證金之后才能恢復運營。“中興事件”之后,中國芯片產業的脆弱暴露無遺。
經過這些年的投入,國產芯片研發領域取得了不小的進步,以深鑒科技為例,它在學習處理器研發上,在全球都是比較領先的。作為國內最優秀的AI芯片公司,估值遠超過10億美金的深鑒科技僅以3億美元的價格賣給賽靈思。
如今華為面臨同樣的境遇,遭遇美國的封殺,包括賽靈思在內的多家美國半導體廠商中止與華為的業務合作,我們不禁要問:深鑒科技是不是也要遵令執行?
這讓我們再次清楚認識到,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是我們科技發展的最大痛點,這也不禁讓人想到聯想的路線之爭。面對聯想的發展,倪光南強調發展中國“芯”工程,掌握自己的核心技術,打破美國核心技術壟斷。而柳傳志卻認為,高科技產品不一定能產生經濟利益,賺錢最重要。直至昨日,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在第四財季集團業績會表示:聯想并不打算做操作系統和芯片,會做好自己的角色。
加大投入,中國“芯”強勢崛起
國家這些年加大了對芯片研發領域的投入,給予相關企業優惠政策和補貼扶持,為的就是要加快芯片國產化的步伐,盡快彌補自身的科技短板,很多資本也紛紛進入,國內AI芯片創業公司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
中國AI芯片獨角獸寒武紀在2016年推出世界首款終端人工智能專用處理器“寒武紀1A”處理器,18年發布了Cambricon MLU100云端智能芯片和板卡產品、寒武紀1M終端智能處理器IP產品;成立于2012年的依圖科技于今年5月發布云端深度學習推理定制化SoC芯片Questcore?“求索”,以及基于該芯片構建的軟硬件一體化系列產品和行業解決方案;還有以推廣智能監控攝像頭而聞名商湯科技、知名AI芯片創業公司云知聲、地平線等,這些公司也都紛紛獲得知名機構投資,并且還發布了自己的AI芯片產品。
芯片產業不同于傳統產業,需要長時間和積累。最近被美國以舉國之力制裁的華為,將“備胎芯片”華為海思一夜轉正,驚艷全世界,而這正是華為十幾年未雨綢繆的結果。
美國的一次次制裁也讓我們看到我國科技領域還存在的不足之處,為支持集成電路設計和軟件產業發展,5月22日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公告稱:依法成立且符合條件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和軟件企業,在2018年12月31日前自獲利年度起計算優惠期,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25%的法定稅率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并享受至期滿為止。國家出面大力支持華為和中興等芯片研發企業,相信以華為為代表的國產AI芯片離“彎道超車”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