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這樣的經歷嗎?醫療保險賠付、車禍工傷賠付,卻丟了一張醫院看病的“發票”……再去醫院財務科開發票證明,除了收集“我是我”證明材料以外,不熟悉流程的,來回幾趟必不可少。或者說,診間結算后,發票還是需要排隊到收費窗口打印……自2017年12月起,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浙中醫大二院)試點推出醫療票據電子化,這樣的麻煩也迎刃而解。
看病不再擔心丟發票 醫療票據電子化讓你省心
近日,王先生父親因為晨練路上被一輛小車擦碰受傷而送進浙中醫大二院急癥室,在留院觀察一天后打算出院。在辦理出院手續時,王先生在志愿者指導下,到醫院急診大廳的自助發票機前,輕觸屏幕,不到1分鐘,三張發票就吐了出來,順利交給了肇事方手上,而自己也可以在家隨時上網查詢和打印。
“我父親是車禍受傷進了醫院急診室,因為有肇事方要賠付,所以我選擇了電子發票。這個服務非常方便,只要通過自助票據打印機,就能隨時打印所有發票。”王先生為這項移動服務點贊。
從患者服務需求著手提升患者就醫體驗,讓“最多跑一次”越跑越順。浙中醫大二院財務科科長胡格平說,去年底,醫院通過了相關行政管理部門的審批,率先在杭省級醫院當中試點,自助打印“發票”,即能解決自助結算的“最后一里路”,又能輕松解決患者票據遺失的補辦流程。
實現患者就醫全閉環電子化管理
看病難、掛號難、看病煩,一度成為老百姓就醫的痛點。作為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醫療領域,如何通過“最多跑一次”改革,減少患者跑醫院的次數、提高患者就醫效率、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呢?浙中醫大二院呂伯東院長指出,在提升醫療衛生服務項目的實踐中證明,“移動醫療服務”在管理和服務的效率、交互程度、對患者體驗感上都更具優勢。
于是,浙中醫大二院緊抓醫療票據電子化改革的契機,推動醫療服務領域數字化。
據了解,患者在醫院就診,可以通過在“浙中醫大二院”微信公眾號及多個預約診療平臺網上完成預約掛號;門診、住院繳費可通過診間結算、床邊結算、自助結算服務機完成;通過手機APP即可接收到對應的電子票據,如果需要紙質票據,患者也可以借助自助終端設備,通過掃描二維碼、刷醫保卡、輸入身份證號等方法快速打印獲取票據,全程避開了各種就醫流程中的排隊等待的環節。
醫療票據電子化實現三方共贏
除了極大的方便患者,醫療票據電子化的重要意義還在于便捷高效與節約成本,在減輕財政負擔和工作人員工作量。
票據電子化改革除了減少患者等候時間,也方便患者保管發票,患者不需要時刻把發票攜帶在身邊,需要時通過自助打印發票或者通過app查詢過往發票。另外,醫院在自助打印的醫療收費票面上增加了先進的加密算法統一生成數字二維碼。通過密碼技術手段,使每張票據都擁有獨特的數字指紋,票據的真偽一查便知,保證醫院收費行為得到規范性的保護,同時保障患者繳費權益。
對于醫院而言,最直觀的體現就是電子票據大大減少了紙質票據的存放量,也避免了紙質票據損毀將無法復原的隱患。另外,通過票據管理軟件,醫院可以掌握票據在每個環節的使用情況,自動對票據信息進行防偽認證,自動執行對每一份票據的核銷工作,從而減少人工核銷的弊端,提高了工作效率。
財政上,醫療電子票據系統打破了信息壁壘,與醫療單位建立了財政電子票據信息共享和運用機制,實現了財政票據全程監管,也進一步規范了醫療單位票據的使用行為。另一方面,還可以有效減少財政支出,從試點開始,截止2018年4月,浙中醫大二院電子票據實際打印率為5.45%,大大節省了財政票據印刷成本。呂伯東院長指出,票據電子化改革將帶來患者、醫院、財政三方共贏。自助打印“發票”打通自助結算的“最后一公里”,讓“最多跑一次”越跑越順。同時,醫院在醫療服務領域數字化上也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據了解,近年來浙中醫大二院在改善醫療衛生服務項目中已經實現或正在向“最多跑一次”邁進。網上預約掛號,檢查結果查詢、中藥代煎免費快遞及電子查詢越來越多地被老百姓接受和認可,一些不需要來醫院就診的事項完全可以實現“一次不用跑”,通過醫院自媒體平臺功能的逐步開發完善,患者登陸手機端就能“一鍵搞定”。得益于醫療信息的進步和醫院自我革新,積極破解難點痛點的勇氣,讓“最多跑一次”成為該院改善醫療衛生服務項目常態化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