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醫院將會是什么樣的醫院?將為患者帶來哪些醫療福利呢?
借力黑科技,告別“馬拉松”式看病
5G時代,醫院不僅僅是進行遠程手術,還會搭建起一條5G綠色“院前急救”通道。鑒于心血管疾病發病快,因此短短的幾秒鐘也關系到患者的性命存亡。利用這條5G綠色“院前急救”通道,醫護人員一接觸到患者,就可將患者的發病情況、生理數據進行實時無損傳輸。醫生在診室里還未接觸到患者,就可以制定最優的急救診療流程設計,并配置好相關搶救的醫療設備。同時,還可以利用5G網絡高效規劃能力,為醫院120急救車“鋪路”,爭分奪秒搶救生命。
5G擁有數據挖掘的“特長”。可通過患者的醫療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從而合理分配醫療資源,實現信息在醫生、患者以及醫院各部門之間的靈活交互,有望解決到不同醫院需拍不同片子的局面。5G應用后,24小時在線的人工智能“AI醫生”或將上線,隨時給患者提供智能診斷和治療建議。
被民眾所吐槽的“馬拉松”式看病也將成為過去。未來患者的預約就診等候時間,可精準到1分鐘。問診、檢查、治療或護理、開藥、交費等將“一站搞定”。此外,在符合醫療規范要求的前提下,慢病患者可通過互聯網慢病管理平臺,在家中享受高清視頻問診、續藥服務,藥品可自動配送上門或實現到店自提,實現看病不出門。
在5G+醫療里,醫院是應用基地,通過各個網絡終端,體現5G技術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智慧醫療隨之而來。
5G醫療服務有賴于高技術支撐
3月15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5G實驗網30個5G基站全部開通,標志著國內首個5G醫療實驗網的建設已完成。“我們將依托該平臺開展一系列的5G醫療應用研究,包括院內移動信息化,院間協同化如遠程B超,以及院外遠程醫療等。”該院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公開報道顯示,從去年年底開始,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日友好醫院、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廣東省人民醫院等先后透露打造5G醫院。
5G技術主要應用在便捷就醫流程、智慧急救和病區、移動會診、院前急救、分級診療系統等醫療環節。廣東省人民醫院的5G醫療服務就將率先在門診進行。
5G醫療的應用,離不開高技術的支撐。“5G技術將為醫療行業領域鋪設一張超大帶寬、超低時延、超多連接、安全可靠的移動基礎網絡。”華為相關負責人表示,現有的4G技術帶寬不夠,在院前急救方面,高清超聲波、高清視頻回傳都受到限制,將來5G網絡普及后,有助于信息實時傳輸,視頻“卡斷”等問題將迎刃而解。
以廣東省人民醫院為例,華為將在數字化患者體驗、醫療機器人、遠程MDT會診等方面與其進行深入合作,共同打造基于5G技術的“智慧”廣東省人民醫院。
5G最大的特點在于突破了傳統通信技術在人與人之間點對點的通信模式,使得各行業加速融合,垂直行業的應用更加多樣,加速形成產業互聯網新生態。
各個省份也聞5G“起舞”,搶抓5G產業格局重構和市場迭代的發展機遇。不久前,江西省政府印發了《江西省5G發展規劃(2019—2023年)》,著重提到推動“5G+醫療”新模式應用。如將探索5G在醫療檢測、醫療藥品、醫療器械及保健品研發、生產、冷鏈配送、產品溯源和銷售過程中的應用。
落地還需繼續細化應用場景
5G醫療高關注度的背后,實則隱藏著民眾對優質醫療資源的渴望。
現階段我國醫療資源分布不平衡的現象顯著,尤其是小城鎮及農村地區的醫療資源相對匱乏。遠程醫療的概念實則也提了很多年,但實際應用非常少。因為遠程醫療對網絡通訊的延時、帶寬、可靠性、安全性要求較高。3G、4G技術難以滿足其需求。
手術遠程操作中,如果因為網絡的延時,看著屏幕隔了幾秒后才進行下一步操作,那可能連止血都來不及。而5G技術容量大、速率高、低延時的特點,能為遠程醫療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醫生可以更快調取圖像信息、開展遠程會診以及遠程手術。
在5G技術下,隨著遠程醫療的逐漸成熟,其有望把更多醫療資源與民眾共享,緩解醫療資源供需不平衡的問題。
5G對醫療產生的影響巨大,要全面落實推進,需要從國家層面著重完善相關法律、政策法規,特別是加強網絡安全建設方面的內容。5G醫療是在網絡上實現的,還必須考慮如黑客攻擊等潛在性的風險問題。對醫院而言,除了加強技術建設,更應培養醫護人員在5G技術下的操作技能。
目前5G技術還處于預商用階段。許多細節5G醫療的落地,需要有規劃、有步驟推進,再把應用場景繼續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