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4日,騰愛醫生正式關閉服務,即騰愛醫生App以及官方微信公眾號和網站將全面下線。
在關停公告中,騰愛醫生提到“如您還想使用類似騰愛醫生的需求,我們建議您使用如杏仁醫生等其他第三方工具”。
同時,杏仁醫生官方表示:為了給醫生集團和機構繼續提供高質量的服務支持和業務管理平臺,經過杏仁醫生與騰愛醫生的通力協作,在關停騰愛醫生服務后,杏仁醫生平臺將無縫繼續為醫生集團和機構提供全面支持。
最初,2016年3月25日,騰訊宣布正式啟動“騰愛醫療”戰略時,騰訊表示,將利用自身的社交基因和大數據能力,搭建“互聯網+醫療”開放平臺,為醫療產業提供互聯網化的后端服務,打造中國醫療產業與互聯網的連接器。
1.騰愛醫生首先是一個APP,相當于醫療版的微信;
2.騰愛醫生可以做分診。醫生可以把自己的分診團隊加入進來,但并非導醫臺,而是通過技術手段來幫患者篩選醫生,然后連接到相應的專業平臺上去。
3.醫生品牌塑造,騰愛醫生平臺可以關聯科室公眾號并通過騰愛醫生給患者建立病例資料,實現了微信和App完美打通。
這也代表著,騰愛醫生的價值是幫助騰訊完成了“互聯網+慢病管理”閉環的連接。
騰訊在醫療領域的戰略布局一向是構建“連接器”,縱觀騰訊的醫療布局,通過自建、合作、投資三種手段連接了患者、醫生、醫院這三大醫療主體,先后投資微醫、好大夫、丁香園、醫聯等企業。
其中,微醫和好大夫針對患者端,醫聯和丁香園面對醫生端,而卓健則針對醫院端,目前,在騰訊通過投資方式控股的項目中,企鵝醫生是唯一布局線下實體醫療機構的企業。
這體現了其醫療布局的邏輯,實現醫療鏈條(醫院、患者、醫生)及就醫流程(診前、治療、診后、康復)的全覆蓋。
除去投資,騰訊的自建項目也在不斷展開。從早期的糖大夫和騰愛醫生,到之后的騰訊覓影、醫療智慧云、企鵝醫典,騰訊在醫療健康產業的版圖越發清晰起來。
作為中國頂尖的互聯網巨頭企業,在進軍醫療服務行業時有更值得信任和更親近的品牌形象,并且可以借助當下大好的局面和自身在技術領域的積累下建設競爭壁壘。
而今天主要分析一下,騰訊落地醫療服務機構的一大重要抓手——企鵝杏仁。
“抱團取暖”闖醫療
2018年8月,企鵝醫生與杏仁醫生簽訂戰略合并,新集團公司統稱為“企鵝杏仁”,但雙方依舊使用原名稱運營。
企鵝醫生是2016年6月,由騰訊、醫聯、基匯資本、紅杉資本合資成立,堪稱是騰訊的“嫡系”部隊,也是騰訊進入線下醫療機構的一條大腿。
騰訊投了很多互聯網醫療公司,但慢慢發現它們很難做起來,于是把一部分精力轉移到實體醫療,并且互聯網醫療模式一向是醫療產業里“一條火爆的賽道”,獲得很多資本的關注度,但最終的盈利模式還是有些模糊。
因此,大部分的互聯網醫療企業的發展路徑,從原來的純線上,逐漸走向了線下,切入醫療核心場景,摸索變現方向。甚至連具備騰訊強大的基因的企鵝醫生,都沒有找到變現方法,
這時候,杏仁醫生誕生之初最重要的戰略屬性就是“連接”,一端連接醫生,另一端連接患者,為醫生和患者提供更為高效便利的醫療服務,這與企鵝醫生的能力能夠最為強力補充。
這事結合兩者基因而新生的“企鵝杏仁”,可以說是騰訊非公醫療體系的最大布局、最大的醫生多點執業工作室和日間手術中心,也意味著一個覆蓋了多個一二線城市、且配備30余家診所的大型診所集團誕生。
有行業人士曾這樣評論此事件:“目前兩家診所的數量和專業性在診所界都處于非常起步的階段,雙方的合并是在進行一個資產重組,減少浪費,提高未來的生存機會。”
企鵝杏仁的誕生,意味著騰訊旗下醫療板塊新版圖的雛形凸現,其醫療布局又進了一步,并且在力量統一后,開始在江湖上展現他的統治力,進一步的醫療機構的擴張和招收人才。
并且,面臨醫生匱乏的弱點,企鵝杏仁通過尋求醫生集團的方式進行補充,目前已有10余家醫生集團簽約入駐,其中張強醫生集團、沃醫婦產名醫集團、川派醫生集團、天方腋譚醫生集團等醫生集團均為親密合作,醫生與機構進行雙向的補充。
其中,張強醫生集團已分別在成都、沈陽、廣州、深圳、南京5大城市達成了高效穩定的合作。
在人才補充(醫生集團合作)和資本助力下,使得企鵝杏仁更有底氣通過自建和收購的方式快速線下診所。
2018年11月28日,企鵝杏仁集團于官方宣布,正式簽訂收購于鶯科技及其北京水岸祐鄰診所。同時創始人于鶯及其團隊加入企鵝杏仁集團,擔任首席醫療運營官及VP職務。
結合祐鄰診所,企鵝杏仁醫療在北京、成都、深圳、香港完成了 26 家診所的建設部署,同時在廣州、深圳、上海、成都、沈陽、南京擁有 7 家中心門診及日間手術中心。
企鵝杏仁集團打造的這種“全科診所+日間手術中心”的創新診所模式,將針對性、系統性的對廣大醫生需求和患者流量進行一個遞進及分發的過程,做到日常疾病診療全覆蓋,從而形成有效地邏輯閉環。
比起通過并購擴大市場占有率,企鵝杏仁對祐鄰診所的收購被業內視為求解“網紅”模式。
企鵝杏仁相關負責人表示:“收購完成后,于鶯將借助自身豐富的醫療自媒體運營經驗全面提升企鵝杏仁的跨平臺醫療服務運營能力,是對企鵝杏仁自合并以來在醫療服務領域的一次成功助力。”
按醫聯、企鵝杏仁CEO王仕銳公開表示,他們的診所不是“診所”,而是醫療領域的連接器,醫聯在數據國家隊“中電”的加入后,因此具有了更多優勢,為企鵝杏仁做全方位支撐,從這些可以看到醫聯和企鵝杏仁更多想做的是產業、數據、金融和科技的生意。
企鵝杏仁現在全國已經快速鋪了這么多網點,并且還要全國持續大量建設,缺太多人才,需要匯聚更多的行業能人加入;同時大公司的成長史往往是一步收購史,面對醫聯和企鵝杏仁的目前的現狀和股東背景來看,收購優質的診所,會是其后期“擴張”主要的方式之一。
其中的隱患在于,目前企鵝杏仁的全科診所網絡絕大部分都是初建,人才隊伍建設不完善,運營能力較弱,如果長期在人才隊伍上起不來,在自身培養體系上起不來,就會導致客源的匱乏。
另一方便,如此龐大的布局,資本燃脂的能力終究會維持到什么時候,仍存在很大風險。
當前互聯網醫療已經野蠻生長的浪潮已經褪去,而醫療服務的需求一向存在廣大的市場空切,騰訊系在醫療產業的一系列動作,不可否認的證實了這片“藍海”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