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關總署副署長鄒志武20日在北京稱,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了198倍,成為拉動世界貿易增長最重要的力量之一。現在,每5分鐘就有2.9億元(人民幣,下同)貨物進出中國關境。
鄒志武表示,得益于改革開放,過去40年中國外貿出現了“奇跡式的增長”,年均增速達14.5%。目前中國有1400個商品出口份額居全球第一,外貿直接或間接帶動就業的人數將近2億,外貿占全球貿易比重從不到0.8%提高到超過11%。
他表示,現在每5分鐘就有2.9億元貨物進出中國關境,四艘國際船舶離岸或離港,9架國際航線飛機起飛或降落,1120個集裝箱,5492個快件,8655件物品離開或到達,206萬個集成電路,1.7萬個液晶顯示板,1萬部手機,88臺金屬加工機床離開中國關境,3.4萬件化妝品,一萬噸鐵礦沙,4300噸原油進入中國國境。
中國集成電路過去幾年的發展
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達到5411.3億元,同比增長24.8%。其中,集成電路制造業增速最快,2017年同比增長28.5%,銷售額達到1448.1億元,設計業和封測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增速分別為26.1%和20.8%,銷售額分別為2073.5億元和1889.7億元。
2013-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及增長率
從海關統計可以得知, 2017年中國進口集成電路3770億塊,同比增長10.1%,進口金額2601.4億美元,同比增長14.6%;2017年中國出口集成電路2043.5億塊,同比增長13.1%,出口金額668.8億美元,同比增長9.8%。
中國集成電路產品進口額與進口量
進入今年,從工信部數據看來,集成電路出口有所增加,,2018年上半年,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態勢,其中集成電路出口額同比增長31.1%,增速同比加快29.4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今年1-5月中國進口集成電路1611.1億塊,同比增長15.8%;進口金額1214.7億美元,同比增長37.8%;出口集成電路846.6億塊,同比增長13.6%;出口金額310.6億美元,同比增長34.2%。雖然中國出口的集成電路量價齊升,但是進口的集成電路的量價增長幅度更大,這也使得貿易逆差進一步擴大:今年1-5月中國集成電路進出口貿易逆差為904.1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了39.1%。顯然,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對于國外的依賴仍然很大。
到了9月份,集成電路進口數為392.4億個,總額為2198.9億元;出口為187.9億個,總金額為575.5億元;而統計前三季度,集成電路共進口3200.6億個,總金額為15285億元;共計出口1636.9億個,總金額為3983.4億元,同比增長了8.9%。
2007-2017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出口統計
中國集成電路的挑戰依舊
雖然進步明顯,但正如清華大學魏少軍教授日前在ICCAD 2018大會上所說,中國集成電路面臨多個挑戰:
首先,我國芯片設計業提供的產品尚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盡管我國設計業的銷售今年可以達到2576.96億元人民幣,按照美元與人民幣1:6.8的兌換率,全年銷售達到378.96億美元;另外,根據世界半導體理事會的預測,今年全球半導體的銷售收入將達到4771億美元;因此,以集成電路設計業為代表的中國集成電路產品在全球的占比為7.94%比上年的7.78%僅提升了約0.16個百分點。微處理器、存儲器等高端芯片領域還在呼喚我國企業的創新成果。
二是我國集成電路設計業的主流設計技術并沒有太明顯的進步。總體技術路線尚未擺脫跟隨,跟在別人后面亦步亦趨的現狀沒有根本改變,產品創新能力還需提高。我國企業依靠工藝和EDA工具進步實現產品升級換代的現象尚無改觀。能夠自己根據工藝,自行定義設計流程、并采用COT設計方法進行產品開發的企業仍然是鳳毛麟角。
三是在CPU等高端通用芯片領域,由于差距較大,尚無法與國際主要玩家同臺競爭,不得不將主攻方向轉向特定市場。由于特定市場的銷量有限及應用場景的特殊性,對產品正面推動作用有限。這種現象將影響我國本來就為數不多的高端通用芯片企業的發展。如果我們不能把自己的精力轉向95%的公開市場,那么即便在5%的特定市場做的再好,那將還是自娛自樂,無法成為市場的王者。
四是人才極度匱乏的狀況仍然沒有改觀。2018年設計業的人均產值剛剛達到了160萬元人民幣。按照這一數值,2020年如果設計業要達到3500億元人民幣,則設計業從業人數要達到22萬人。這意味著在2018年的基礎上,要新增6萬人,其中80%是技術人員。然而未來兩年我國高校能夠培養出來的畢業生總數大概只有3.5萬人,存在1.3萬人的缺口。這僅僅是從數量上進行計算,實際情況則要嚴峻的多。由于存在巨大缺口,目前設計企業在吸引人才上煞費苦心。人才成本急劇攀升總的人力成本也隨之升高。這又進一步加劇了人才隊伍的動蕩,對企業的發展帶來深刻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