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聯想創新科技大會上,楊元慶關于5G信心滿滿的表態很快成為科技圈熱門頭條。
楊元慶表示,"很多廠商宣布明年宣布推出5G手機,現在競爭已沒有懸念。聯想今年8月就已經發布了全球首款5G Ready手機moto z3,該手機連接模塊就可以變成5G手機"。
曾讓聯想備受責罵的5G,也讓聯想看到了逆風翻盤的新機遇。
除了5G手機搶占先發優勢,聯想此次還公布了一些列新動作。
比如喊出搶跑SIoT 2.0時代的口號,真金白銀拿出10億,面向設備生態伙伴、平臺生態伙伴和服務生態伙伴賦能、開放和合作。
5G能否助力聯想鳥槍換炮,走出陰影,走向新時代?
觸底反彈
眾所周知,近年來聯想財報連連下跌,出現虧損;PC業務出現下滑;手機業務跌出中國市場前10;聯想被吐槽研發費用不足華為一成;股價降級暴跌,被踢出恒生指數,甚至還被貼上賣國的"標簽"
雖然聯想的輿論環境可以用糟糕來形容,但其最近幾個財季的業績似乎沒有受到太多影響。
"聯想已經跨過拐點"。這是聯想上兩個財季財報發布后楊元慶強調最多的亮點。
根據聯想最新發布的財報,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第一財季,聯想實現營收119億美元,同比增長19%,這是其連續四個季度營收增長;稅前凈利潤1.13億美元,盈利能力有所改善,整體業績表現超過分析師預期。
從聯想近幾季度的業績來看,其拐點出現在上一財年的第三季度。在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第三季度,聯想總營收達129.39億美元,同比增長6%,并創下聯想自2014財年以來單季度的最高水平。在接下來的第四季度和本財年的第一季度,聯想業績便有了明顯增長,如同楊元慶所述"跨過拐點進入上升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聯想在今年二季度重回全球PC第一寶座,而在聯想反超惠普之前,惠普已經連續三個季度穩坐PC銷量榜首。
5G能否成為移動業務新引擎
相比PC業務,聯想移動業務要轉虧為盈則顯得任重而道遠。
聯想移動業務收入同比下降6%至16.46億美元,占集團總收入約14%,財報稱"主要由于戰略調整以及新市場的持續競爭造成"。經營費用方面,同比下降28%,除稅前經營虧損為6500萬美元,較一年前的1.29億美元有所改善。
在聯想創新科技大會上,楊元慶表示,"能夠作為5G接入樞紐的5G模塊(聯想5G通)也將在2019年初推向市場,屆時,聯想將成為首批為移動用戶提供5G體驗的廠商"。
很顯然,5G是決定聯想移動業務走向的重中之重。
4G和移動互聯網時代發展到現在,聯想已然從早期的主角之一降為配角,因此更多的需要用對未來的押注和布局來提高市場、輿論對聯想的信心,除了人工智能以外,5G同樣是個不錯的選擇,因此率先推出5G手機同時也是向市場"秀肌肉"的過程,向外界傳達出聯想在5G方面走在行業前面的聲音,因而看似有些著急地推出5G手機本身也是無可厚非的事。
互聯網時代,企業競爭似乎總喜歡搶占"先發優勢",認為唯快不破的武俠世界邏輯在商業社會同樣適用。而在過去的很多產業當中似乎也在印證著這一說法,畢竟下手早,更容易率先占領市場,更容易實現規模效應和網絡效應。
但事實上凡事皆有例外,不同產業由于自身產業特征不同其實需要采取不同的應對策略。而關于從4G到5G的升級其實就并不需要搶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而這其實歸結于技術迭代周期長這一特征。
從網絡本身來看,2G時代、3G時代再到如今的4G時代,每次改變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即便是前幾年4G網絡高速發展的階段,3G網絡依舊有不少人在用。在基礎設施層面上,自2008年4G出現之后,在這過去的幾年時間里運營商卻依舊沒有關閉3G、2G網絡。而5G時代同理,雖然它代表更快的網速高高品質的體驗,但這并不意味著4G就會完全退出歷史的舞臺。
聯想要想憑借5G手機的先發優勢觸底反彈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華為、小米、OPPO、vivo占據了國內手機份額的多數,在5G來臨前,它們也做了相應的技術儲備。
在今年的MWC上,華為展示了全球首款3GPP標準的5G CPE商用終端,這款終端內置的是華為自己的芯片:巴龍5G01芯片,這也是全球首款商用的、基于3GPP標準的5G芯片。
早在2015年初,OPPO就正式成立5G通信標準團隊, 2017年成立通信標準部,2018年成立OPPO研究院標準研究中心,并招募了多名具有長期國際標準經驗的專家。
在布局5G的過程中,中興提出"Leading 5G innovation"口號,爭做5G先鋒。中興通訊也表示,2018年底或2019年初,中興通訊將發布5G商用移動終端,5G平板電腦、CPE以及智能手機都在商用研發中。
在5G風口來臨的前夕,沒有一家終端廠商甘愿輸在起跑線上,紛紛發力于此。聯想的先發優勢到底會成為一個搶占風口的標簽還是真正飛到的天空的風口上的豬?
當然了, 5G這一概念不同于其它,聯想本身也會無比重視,無論如何這都意味著聯想"東山再起"的新契機。
聯想想領跑智能物聯時代
如果只是掌握5G手機先發優勢的話,并不能保證聯想可以率先收割5G時代的商業紅利。
對于率先拿到5G入場券的聯想而言,必然不會滿足于5G手機這樣單一的形態。
正如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劉軍所言:"當下的智能物聯已不是個體設備智能化階段,用戶對智能生活的真正所需是多設備接入,我們認為智能物聯已告別1.0時代,正邁2.0的進階,即從設備智能到場景智能的跨越"。
聯想會怎么做?
毫無疑問,聯想會毫不猶豫地進入智能家居市場,但并不完全依靠自身的硬件能力。聯想的硬件布局和小米這樣的IOT狂魔相比還處于學步階段,因此,聯想更希望依靠外部生態建立一個以聯想為中心的智能家庭新生態。
于是,此次此次創新科技大會聯想公布了自己的生態戰略。并砸巨資表面自己的決心。
面向設備生態伙伴,聯想將提供產品、AI、服務、渠道、資本五大資源為其賦能,聯想創投將成立一支10億元的生態基金,專項支持SIoT生態合作伙伴的發展。對于平臺生態伙伴,聯想則推出了開放的"IoT引擎-魅影計劃"和"語音引擎-麗影計劃",分別從IoT、語音智能兩個維度,與生態伙伴合力推進產品的智能化。聯想還為此推出了面向開發者的"千萬獎勵計劃",總獎金超過1000萬元。
依托于聯想的PC業務的優勢,向辦公場景拓展也將是聯想新的發力點。
此次創新科技大會,聯想首提"智能PC"概念。經過多年來的研發升級、AI賦能,聯想PC已實現永遠在線、可被遠程管理、安全并采取相關的數據隱私策略、具備自然語言交互能力、適合的計算力等五大智能屬性,將在SIoT 2.0時代承擔人與機器之間的智能互動。
無論如何,5G是兵家必爭之地,這一次聯想沒有落后,但不得不承認但5G"熱"距離"火爆"還差得遠。因此,5G對于各路玩家而言絕對不是百米沖刺而是馬拉松長跑。短跑需要提高自己的起跑反應,需要一鼓作氣建立領先優勢。而長跑則不同,在比賽開始時不需要是第一個,只需要做到"不掉隊",合理控制體力分配,這才是獲得勝利的關鍵。而5G升級迭代的周期過長,明顯屬于"長跑",企業只需"不掉隊",然后該發力時就即刻發力。
如果聯想能在5G時代緊跟步伐"不掉隊",那么重回巔峰也是未嘗不可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