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的成功之道在哪里?高通創始人艾文·雅各布在接受法治周末記者采訪時稱:先自己有想法,再找合作伙伴,一起把想法變成現實
曾高飛
5G的腳步聲已經清晰可聞。5G到底可以給我們帶來什么?高通創始人艾文·雅各布在接受法治周末記者采訪時稱,在5G時代,手機上傳下載速度與目前光纖寬帶速度一樣快。如何理解這個速度?打個比方,屆時下載一部電影用時不到一秒。到時候手機功能就像現在的臺式電腦一樣,可以支持多種多樣的極速應用,移動互聯網將迎來新一輪爆炸式發展。
夢想成真的化蝶過程
作為世界知名的高科技企業,高通的成功之道在哪里?雅各布用一句話精辟地點了出來:先自己有想法,再找合作伙伴,一起把想法變成現實。高通就是這樣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通訊以語音為主,基于TDMA(時分多址)技術的GSM技術大行其道,占據主流,當時歐美主要國家在通訊上,都采用GSM技術。語音通訊時代,手機是用來接打電話的,沒有人覺得GSM不好,并對其提出質疑。
但雅各布跳了出來,向權威和大眾發起了挑戰,他支持后來數字通信支撐系統的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碼分多址)技術,并且積極行動起來,希望通過自己和團隊的努力,找到答案,向世界證明。1965年雅各布編輯出版了數字通信的奠基之作《通信工程原理》。這本書成為數字通信的教科書,到現在仍被廣泛沿用。
當然,CDMA技術的最初發明者并非雅各布,而是好萊塢影星海蒂·拉瑪。然而當時這項技術的問世并沒有引起業界注意,由于GSM已經是一項成熟并被廣泛接受和應用的技術,沒有多少人認識到CDMA的潛在價值,甚到有被扼殺在搖籃中的危險。
但雅各布敏銳地意識到,通信從語音技術過度到數字技術是一種進化和必然,當時他就認為“數字通信和無線通信技術一定會在未來人們生活中發揮重要作用”,因為“CDMA系統在頻譜的利用上有更大優勢,可以更高效地利用頻譜資源,其實質就是可以支持更多的用戶使用,擁有很大的商業價值”。
為推動CDMA發展,1985年,雅各布與自己創立的第一家公司Linkabit的六位老搭檔另外注冊了一家新公司,即高通公司(Qualcomm,Quality Communications高質量和通信兩個詞前四個字母的縮寫組合)。萬事開頭難,高通創業之初,亦是困難重重。為了生存,雅各布不得不到處推廣自己的想法,尋找商機。1988年8月,高通推出“一種運用于運輸行業基于衛星數據的通信系統,能夠使卡車車隊運營商有效地跟蹤和監視他們的車輛在外地的情況”的OmniTRACS系統,這個系統打動了施奈德運輸公司,為高通贏得了至關重要的第一個大訂單。
憑借這筆錢,高通得以繼續在CDMA技術的研上發投入,不久即開始了從研究到商用的實踐。1989年春,高通與舊金山太平洋電話公司成功實現了CDMA的史上首次演練,并獲得了數百萬美元的訂單協議。1993年,高通向業界證明CDMA能夠提供TCP/IP協議服務,成為手機移動網絡的早期推動者。1993年CDMA成為全球標準,推開了通向世界之門。1995年11月,第一個CDMA系統在香港進行商業部署;1996年,CDMA網絡分別在韓國和美國部署。
人口眾多、作為新興市場的中國,早就被雅各布納入了法眼。只有在中國成功了,CDMA才堪稱世界的,雅各布積極在中國尋找突破口。1993年,雅各布到中國推廣CDMA。功夫不負有心人,2001年,高通和中國聯通合作,CDMA落戶中國。
網絡有了,終端的匱乏成為CDMA技術進一步推廣的瓶頸,由于其時CDMA技術普遍不被看好,沒有手機廠家愿意協作配合。高通第一個找了蘋果,希望與其一起生產這種“手機與電腦合二為一的新產品”,但蘋果毫不客氣地拒絕了,這導致蘋果晚了十年才進入智能手機領域。雅各布稱,為推進CDMA網絡,說服手機廠商來合作,高通不得不率先垂范,自己生產CDMA手機,并將其銷售到全球各地,與此同時,高通還不得不自己生產芯片和系統設備——當時沒有合作伙伴跟高通一起做。到1996年底,CDMA技術漸成氣候,全球CDMA用戶規模超過100萬,開始不斷有合作伙伴找上來,與高通洽談合作事宜,高通的舞臺越來越廣闊。
做減法 打造合作共贏的生態體系
從網絡到設備到終端,高通都做出了樣品,其后的發展就平鋪直入,順風順水了。現在全世界通訊幾乎都從語音技術過渡到了數字技術,數字技術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技術洪流,滾滾向前。
隨著CDMA技術的卓越性能不斷被證明,通信技術開始進入數字時代,從網絡到設備到終端到應用的一個強大完整的生態產業鏈已經形成。雅各布清楚地意識到,在這個產業生態鏈上,高通沒必要大小通吃,而是應該考慮有取有舍,如何將精力聚焦,進一步整合合作伙伴的力量和長處,優化生態鏈,推動產業發展,催使高通業務更上一層樓。
雅各布意識到,高通只有做減法,才能讓合作伙伴打消疑慮。如果高通不做減法,合作伙伴將合理懷疑高通將先進技術留給自己生產的設備和終端,以達到提升高通產品競爭力,搶占市場份額,獲得高額利潤的目的。為讓合作伙伴放心跟高通合作,高通毅然做起了減法,1999年,高通分別出售了手機業務和系統設備業務,更加專注于技術的研發演進、半導體芯片的研究,以及軟件的進步等。
雅各布稱,做了減法的高通更聚焦于把業界更多的公司整合到生態系統中來,從而幫助CDMA獲得更大的成功。
從后來CDMA的發展來看,雅各布當初的決策是英明的,現在CDMA生態體系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全球團結在高通產業鏈周圍的企業已經成千上萬,包括中國的中興、華為、騰訊、阿里巴巴、OPPO、VIVO、小米等。高通自己得以不斷做專做強,并逐步形成了以技術許可(QTL)和半導體芯片(QCT)為主的兩大業務體系。實踐證明,在移動網絡從2G向3G、4G、5G演進過程中,高通功不可沒。
在通訊和互聯網領域,高通是一面旗幟。目前智能手機功能多種多樣,并且還在不斷拓展,給用戶帶來極大的便利和舒適的體驗。曾經業界有人反對手機功能多樣化,認為各功能都應由專門的產品來實現,如拍攝功能,應該由照相機來完成。但雅各布不這樣認為,他認為移動網絡時代,手機是各種功能的集大成者。這個信息支持高通不斷進行創新攻關。到目前為止,高通已經擁有了約13萬件專利,包括正在申請的專利及已經獲得授權的專利,涵蓋蜂窩技術領域,同時也包括連接、成像、射頻、電源、軟件、安全和多媒體等領域。這些專利技術為通信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搭建起一個萬物互聯的信息高速鐵路,幫助這個世界實現從人到人,人到物,過渡到萬物聯接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