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彈按射程的遠近,可分為近程(1000公里以內)、中程(1000~3000公里)、遠程(3000~8000公里)和洲際導彈(8000公里以上)幾種。目前,洲際導彈都是多級彈道式的。彈道式導彈有這樣一些特點:其射程遠(最大射程達一萬公里以上)、速度快(最大速度達7公里/秒左右)、飛行時間短(洲際導彈從發射到命中目標,只需半個小時左右)。一般地說,只要將洲際導彈適當改裝,就可以作為發射低軌道衛星的運載火箭,用改進后的彈道式導彈作運載火箭,可以提高運動能力。改進的辦法有,加長推進劑貯箱;對原有的彈道式導彈加“上面級”;將彈道式導彈“捆綁”,制成并聯式多級火箭。但要把更重的有效載荷送入更高的軌道,就需要在洲際導彈的基礎上研制更大推力的運載火箭了。
彈道式導彈的發展,特別是洲際導彈的發射成功,為航天運載工具提供了技術基礎。那么,運載火箭與洲際彈道導彈有那些異同呢?
應該說,航天運載火箭和彈道式導彈在飛行原理、基本組成、設計、制造以及試驗方法上都基本相同,運載火箭的全程試驗實際上也是洲際彈道導彈的全程試驗。
火箭和彈道式導彈主要由動力系統、控制系統、箭體結構和無線電測量系統組成:
(一)動力系統
由火箭發動機和推進系統組成,如果是液體火箭發動機,還應有液體推進劑和輸送系統。動力系統有火箭的“心臟”之稱,它是使火箭實現飛行運動的原動力。
(二)控制系統
由制導、姿控以及程控等分系統組成。它是火箭飛行中的指揮系統,被稱為火箭的“大腦”,其任務是用來保證火箭的穩定飛行,并確保火箭精確地進入預定軌道。
(三)箭體結構
箭體結構包括整流罩、儀器艙段、貯箱、尾部艙段、級間艙段和各艙段的連接、分離等機構。各艙段用來安裝宇宙飛行器、制導系統、無線電測量系統和動力系統。箭體結構設計要使火箭具有良好的氣動力外形,保護箭體內部的各種儀器設備在良好的環境下工作。同時火箭在運輸、起吊和飛行過程中,箭體結構還用來承受各種載荷。
(四)無線電測量系統
在運載火箭上,通常都裝有一些小型的遙測、遙控收發儀器。這是為了了解火箭的飛行情況而附加在火箭上的測量和跟蹤系統。它為設計者和使用者提供火筋飛行實況資料,供性能分析及必要時故障原因分析之用。
二者的不同點是:
1.有效載荷
彈道式導彈的有效載荷是戰斗部(核彈頭);運載火箭的有效載荷是航天器。
2.運載能力
彈道式導彈作為武器系統,最重要的是滿足戰術技術要求,提高導彈武器系統的戰斗效率和生存能力,在某些情況下,寧可降低一些運載能力,也要保證武器系統的戰斗力和生存力。運載火箭最注重的是提高運載能力,以運送更大型的航天器。
3.使用條件
導彈武器要求盡可能縮短發射準備時間,為此,最好采用可存貯推進劑;運載火箭對發射準備時間不象導彈那樣苛求,因此,有的運載火箭采用可貯性較差、而能量較高的冷凍推進劑。
4.工作環境
與彈道導彈相比,運載火箭工作時間長,大部分時間又處于空間環境,特別是上面級,推進劑的輸送和發動機的高空起動,都會帶來新的技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