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電力版圖上,覆蓋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海南五省的南方電網一直充當著“試驗田”的角色。記者近日從南方電網獲悉,2016年年底,除海南外,南方電網已完成區域內輸配電價的核定工作。兩年前,南方電網率先開展全國首個輸配電價改革試點,探索電力市場化運作,成為業內外關注焦點。隨后,輸配電價改革在南方電網所轄省區全面展開。
輸配電價改革是電力體制改革的重要一環,是將以往電網企業依靠買電、賣電獲取購銷差價收入的盈利模式,改為“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對電網企業實行總收入監管,也就是電力體制改革中的“管住中間”。
兩年前,深圳正式開始輸配電價改革試點,首次厘清了輸配電資產的邊界和規模,核定了輸配電價,為國家層面單獨核定輸配電價、全面推進電力體制改革創造了重要實踐經驗。對于本次輸配電價改革,南方電網副總經理楊晉柏有著自己的認識:“按照新的模式,就是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電網公司的投資是受政府監管的,我們在這個投資基礎上,基于我們的有效資產量,核定我們一個準許收入,按照準許收入再核算出我們一個合理的電價水平,實際上我們的一個商業模式發生了一個根本性的轉變?!?/p>
2015年,南方電網配合云南、貴州成為全國首批省級電網輸配電價改革試點;2016年進一步配合新增廣東、廣西參與電價改革試點,促進電價管理科學化。楊晉柏表示,到2016年年底,除海南外,南方電網已完成區域內輸配電價的核定工作:“目前,深圳輸配電價改革后進入第一監管周期總體平穩;云南、貴州2016-2018年輸配電價于今年3月份獲得批復正式實施;廣東、廣西已完成輸配電價成本監審,正進行電價水平測算。海南正配合政府部門做好輸配電價成本監審工作?!?/p>
楊晉柏透露,南方電網公司區域包括廣東在內的五省區,通過輸配電價改革、落實煤電價格聯動、開展市場化交易等,累計為用戶節約用電成本241.5億元。
南方電網東西跨度近2000公里,覆蓋五省區、緊密聯接港澳,并與周邊國家和地區多點相連。據了解,南方電網目前已經形成“八條交流、九條直流”17條500千伏及以上西電東送大通道,最大輸送能力達到3950萬千瓦。
西電東送讓資源配置的范圍跨越了省的行政范疇,實現了更大范圍的優化配置。此外,清潔能源在能源結構的比重更大,促進了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南方電網西電東送電量達168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2%,所送電量中70%是水電等清潔能源。新增150萬、190萬、25萬千瓦的風電、光伏及生物質發電機組并網,同比分別新增12%、86%、28%。截至2016年10月底,南方五省區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占比達51%,這個比例遠高于全國27%的平均水平,甚至超過了歐美一些發達國家。
除西電東送外,南方電網近年來還積極為少數民族地區、偏遠地區提供清潔能源支持。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能源研究中心主任鄭新業指出,清潔能源對于少數民族地區的生態保護尤為重要:“難就難在哪里呢,我既給少數民族地區婦女兒童供電,同時還是可再生能源,不產生污染,不產生排放,所以我覺得南方電網公司在這個領域取得的成績在世界范圍內都是值得稱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