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傳:周炳,1961年12月出生于上海,1988年畢業于復旦大學,電子物理學學士,物理學碩士。1992年起,在澳大利亞麥夸里大學深造5年,獲半導體科學與技術博士學位。1997年起,先后任美國薄膜器件公司總工程師和國際整流公司研發部經理。2011年,回國創業,帶領團隊在張家港市創辦意發功率半導體有限公司。2015年4月,創立寧波海特創電控有限公司。
回國,更能發揮自身價值
回國前,周炳曾在國際頂級功率器件企業——美國國際整流器公司工作多年,掌握了產品在研發設計、生產流程中的各種重要工藝。“氮化鎵芯片是第三代半導體電源器件,相較以往的半導體電源器件,它體積小、功率大,可應用于家電、工業電機等行業,實現電器設備的節能降耗。而當時,國內市場氮化鎵芯片90%以上依靠進口。”2008年,尚在國外工作的周炳面對這樣的形勢,有了一個目標:提升國產電源芯片品質并逐步替代進口,讓中國的電源芯片產業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
“2010年時,國內經濟高速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很難再上臺階,產業依靠科技革新是大勢所趨。像我們這種有技術背景的人,或許回國創業更能發揮自己的價值。”豐富的經驗加上對未來國內形勢的研判,讓周炳的創業之心越來越強烈。
創業,比想象的更艱難
周炳利用節假日多次回國考察技術市場,他發現江浙一帶市場對功率器件的技術需求非常大。2011年3月,49歲的周炳毅然辭去國外的高薪工作,與兩位老朋友組成創業團隊,成立張家港意發功率半導體有限公司。
然而,創業比想象的更艱難。“以前的工作相對較輕松。現在作為企業負責人,涉及的領域多了,比如財務管理、企業經營等,這都是我不擅長的領域,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盡管周炳做好吃苦的準備,但還是碰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
“之前我們團隊一直在做高端產品,原以為在國內照著這條路走下去,一樣會擁有大量的客戶。殊不知,國內大部分客戶只認國外知名產品,即便我們的產品與國外產品性能相當價格只有一半,客戶卻不敢用。”受挫后的周炳很快調整銷售策略,暫時放棄高端產品,轉而進軍中低端產品,最終獲得客戶一致好評。
就這樣一步一個腳印,公司產品開始在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并迎來大量訂單。
發展,克服困難迎來機遇
公司創立之初,依靠別的廠家代加工。但是代加工的種種不可控性,讓周炳意識到建立生產工廠迫在眉睫。
2012年6月,周炳團隊的技術優勢得到了上海貝嶺股份有限公司的青睞,對方主動提出合作,建設低能耗半導體功率芯片項目,并于2012年12月成立蘇州同冠微電子有限公司。貝嶺股份有限公司不僅出資參股,并且帶來了由10多個資深工程師組成的生產團隊。
2014年,周炳團隊作為“鳳麓英才”項目計劃引進的高科技企業與我市達成合作意向。2015年4月,寧波海特創電控有限公司成立,團隊有多名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和海外知名企業技術高管。“我感受到了奉化市委、市政府對人才的尊重、對項目的好感和對創新的需求,經過考慮,我決定在這里落戶。”周炳說,企業落戶后,他迅速與奉化本地企業———寧波金緣光電合作開發第一款氮化鎵器件產品,今年底將開發和采用氮化鎵器件的電源模塊。
對于未來,周炳有著充足的信心:“我們的產品在國內市場上穩坐前三。未來,我們將逐漸占有市場份額,替代進口只是時間問題。”
創業感言:海歸創業要腳踏實地,要考慮中國的國情。有的苗雖然很好,但如果沒有合適的土壤,還是沒法好好生長。